地理教师网之中国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自然地理 >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2)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2)

时间:2011-01-29 14:2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独特的高原气候

(一)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含尘量少,透明度好,当太阳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小,成为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太阳总辐射值大都在67.2亿焦耳/(平方米·年)以上,远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得多。如拉萨的年总辐射量为84.8亿焦耳/平方米,但纬度相近的上海为49.9亿焦耳/平方米。而成都仅37.2亿焦耳/平方米。青藏高原日照时数全年在2200—3600小时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拉萨年日照时数3021.6小时,比东部纬度相近的重庆(1188小时)高出1800多小时,故有“日光城”之称,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冷湖,全年日照时数更达3620小时。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大大弥补了高原温度低的不足,不少地方已突破“高寒禁区”,把冬小麦种植到4320米的高度,青稞种植更达4900米,创世界最高农业种植上限的纪录。丰富的光能资源,为开发新能源展示了广阔前景。

(二)气温低,年较差小,日变化大。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地区低得多,年平均气温除高原东南部的谷地较高外,大都低于5℃,藏北高原和山脉上部均在0℃以下。冬季气温低,1月均温大部在-2—-15℃间,夏季气温不高,7月均温8—18℃,藏北高原大部分地区低于8℃,成为我国盛夏温度最低的区域。

由于夏季气温低,冬季多晴天,白昼不阴冷,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大部在18—20℃间,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小6—8℃。但日较差大,年平均日较差拉萨、西宁等地为14—16℃,而成都、长沙、南昌为7℃。不少地方绝对日较差可以达到30℃以上,因此,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气温年较差小、日变化大的高原气候特色。

(三)干湿季分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青藏高原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5—9月为温季,10月到翌年4月为干季。干季长,降水量很少,9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于湿季。如拉萨5—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7%,而10—4月仅占3%,干湿季十分明显。

青藏高原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极为悬殊,东南部的察隅以南,降水丰沛。位于国境线的巴昔卡,海拔157米,年降水量高达4495毫米,是全国最多的降水中心之一;而北部柴达木盆地的西端,年降水量极少,仅13.5毫米。降水量最多地区是最少地区的300多倍。但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在50—900毫米之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水量梯度约为100毫米/100千米,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相当。喜马拉雅山横亘于高原南缘,对南来北上的湿润气流有明显的屏障作用,迎风坡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但背风坡的米林年降水量为660毫米,仅为南坡的1/3左右。愈向西北高原腹地,年降水量南北坡的差异越大。

此外,高原上辐射强,对流旺盛,经常出现雷暴和冰雹天气,尤以那曲、丁青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出现最多,全年雷暴和雹日达100天。高原终年在高空西风急流控制下,常出现大风,阿里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150天以上,改则更多达200天。冬春为大风季节,改则大风经常连刮3天以上,连续大风日数最长达40天,最大风速达40米/S以上,为全国所罕见。可见,多雷暴、冰雹和大风也为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特色

三、冰川、冻土广布

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的低温中心,其上分布着许多高于雪线以上的山脉和山峰,现代冰川非常发育,冰川面积约4.7万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冻土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也是本地区的显著特点。

高原上冰川的分布和规模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山体的大小、高度及气候的配合,而气候状况中的降水量更具有重要意义。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西昆仑山山峰耸峙,阻挡西风环流,降水量也比较多,为高原上现代冰川最多、冰川规模最大的分布区域。喀喇昆仑山在我国境内的冰川面积为3265km2(冰川总面积为1785km2),乔戈里峰北侧的苏音盖堤冰川长约42千米,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山谷冰川。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的冰川面积达11000多km2,其中珠穆朗玛峰地区有冰川217条,面积772km2,以长约22.2千米的绒布冰川为最大。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冰川分布广泛,冰川面积分别为11639km2和2258km2,均系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作用中心。高原内部山地冰川规模不大,甚至有些高于雪线的山峰也无冰川发育。

高原上的现代冰川按性质分属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类,大致以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一线为界。界线以南为海洋性冰川,雪线低,气温高,冰川主要依靠丰富的降水而生存,冰川温度高,运动速度快,消融强烈,冰川作用活跃;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冰川主要依赖低温而保存,冰川温度低,运动速度慢,消融弱,冰川作用不太活跃。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以藏北高原连续分布的冻土范围最广,宽度达500千米。冻土厚度以数米到100多米不等,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厚。冻土区内由于表层季节性融化与冻结交替进行,常形成冻胀丘、冰锥、冻胀裂缝、多边形土、冻融滑塌、热融沉陷等特殊地貌现象,对交通、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影响。

四、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

青藏高原随着地势的强烈隆升,使植物的演替和土壤发育均日益偏离所处纬度的地带性特征,表现为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景观。在寒冷、干燥的严酷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一般都比较矮小稀疏,具有抗干寒、抗风、耐盐等生态特征。广布于高原上的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一般具有质地粗、土层薄、成土作用缓慢、发育较差的特点。高原外缘山地垂直带谱结构显著。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以东的广大地区,山川并列,地势起伏大,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基带为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森林,林木树种多,垂直分带明显。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地处高山峡谷向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比较和缓,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植被以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为主。前者以锦鸡儿、金露梅、高山柳等分布普遍;后者以小嵩草、矮嵩草、藏嵩草和苔草为主,营养丰富,适口性强,为高原上的良好牧场。此带以西与青藏公路之间为高山草原,以禾本科针茅属占优势,主要有长芒草、短花针茅、紫花针茅、克氏针茅和菊科蒿属等,草低,覆盖度小。土壤主要为高山草原土。

藏北高原地势高亢,自然环境严酷,主要为高寒荒漠植被和高山寒漠土。植物贫乏单调,生长稀疏矮小,绝大多数是低矮匍生的多年生草类,主要有垫状驼绒藜、藏亚菊、蚤缀及匍匐水枝柏等。土壤为高山寒漠土,土壤发育差,质地粗,有机质含量少。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燥,植物稀疏,种属较少,群落结构简单,旱生特征显著,并多真盐植物和泌盐植物,属半灌木和灌木荒漠。主要有梭梭、木霸王、红柳、盐爪爪等。土壤主要为灰棕漠土。


  本文标题:青藏地区区域特征(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0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077.html
顶一下
(3)
30%
踩一下
(7)
70%
-------
欢迎你对青藏地区区域特征(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青藏地区区域特征(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