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植物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植物地理学 > 概述

概述

时间:2010-01-29 01:1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环境和生态因子

  植物从种子(孢子)脱离母株落到地面时起,便在固定的地点开始了它的生命过程。它从周围环境获取生活资源,进行伴以能量流动的物质交换,既受环境影响又影响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植物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毗邻生长的其它植物个体。

  环境的各种组成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其中一些可对植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特称为生态因子。有些学者强调生态因子仅指那些对植物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依此则把地形条件等排除在生态因子之外。

  为了强调生态意义,常常把环境中全部生态因子综合组成的那一部分,称为生态环境。此外,为了区别一般的、广泛的环境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环境,把后者称为植物的生境(habitat)。如河谷环境分为河床、河漫滩、牛轭湖等不同生境。有时特别划出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以示直接影响植物的那些局部状况,如森林的树冠内部和表层的小环境在数厘米距离内就有很大差别,也不同于外面大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照传统的做法,可以把生态因子(广义)分成两类,六个基本类型。

  1.非生物因子

  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2.生物因子

  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

  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这个分类系统虽较全面,但缺点是划分类型过于机械,如土壤温度的生态作用与气温作用相关,但和土壤酸度的作用却不大相同;土壤微生物的归属在此亦是个问题,本身为生物因子,却又生活于土壤中成为土壤的组成要素。所以有些因子很难归属类型,多少都带有人为的色彩。

  蒙加茨基(МончаДcкий 1958、1962)将生态因子的出现规律与生物的适应情况分为三大类型:

  1)初始周期性因子:光、热、潮水等。由于地球运动产生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生物对此有较好的适应,在它们长期分布和生活的地区内这些因子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物离开原来地区到新的气候区时将受这些因子强烈影响。

  2)派生周期性因子:由前者变化所引起的水分条件变化、水中氧与可溶盐的数量变化、生物种内关系的年周期变化等。生物对此适应不及前类因子,而且适应的特征较为多样,适应因子变化幅度常较狭窄。

  3)非周期性因子:偶然发生的事物,如风、雹、火、人为影响、某些生物影响等。生物常来不及适应而使个体生活蒙受较大影响。

  另一种区分生态因子类型的依据是它们对植物生活所起的作用的性质。一类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如光能、碳、氮、矿质营养元素和水等;另一类是可以调节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生态因子,如温度、风、火、动物等。各种资源及温度条件是一切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功能上不可代替的生态因子。

  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stress)。动物啮食、寄生、风害、火灾、土壤侵蚀等现象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被称为干扰(disturbance)(Grime,1979)。

  最低量定律和限制因子 德国李比西(Liebig 1843)研究不同因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后发现,作物产量常不是受环境中水、CO2等大量需要的营养物限制,而受土壤中储存数量很少、植物需要甚微的一些元素(如硼)的制约。即植物生长好坏依赖那些表现为最低量的化学元素,这一规律被称为最低量定律。
  本文标题:概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80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80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概述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概述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