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沼泽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沼泽 > 沼泽发育过程

沼泽发育过程

时间:2010-01-29 01:1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中国沼泽发育过程,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1.水体沼泽化过程

  水体沼泽化主要是在湖泊中进行的,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小河也可能沼泽化。湖泊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生长喜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由于死亡植物不断堆积湖底,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很慢,植物残体逐年累积而形成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湖水进一步变浅,湖面缩小,最后泥炭堆满湖盆,水面消失,整个湖泊水草丛生,演化为沼泽。所以湖泊变成沼泽是自然演替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湖泊的消亡。但是,由于湖盆特征不同和区域地理的差异,湖泊沼泽化过程也不完全一样。

  (1)缓岸湖泊沼泽化 沼泽化是从边缘开始的。首先在岸边浅水带生长挺水植物,因水深不同,挺水植物群落呈同心圆状有规律的分布,向湖心逐渐生长沉水植物。注入湖泊的水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和死亡植物残体的堆积,使浅水带逐渐向湖心推移,沼泽植物也向湖心蔓延,最后整个湖泊长满了沼泽植物。例如中国小兴凯湖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正处于沼泽化阶段(图1)。小兴凯湖南岸湖底坡度不大,缓缓向湖心倾斜,从岸边到湖心,植物呈有规律的分布:沿岸湿润地带为小叶樟群落,生长茂密,

  多呈纯群落,水深10厘米以内地带,为苔草—小叶樟群落,有稀疏草丘;水深20厘米左右的湖滩,以芦苇群落为主,局部地段生长狭叶甜茅,呈斑状镶嵌在芦苇群落中间;在湖滩与湖心邻接的地方,风浪作用较大,泥沙在这里淤积,湖水变浅,甚至露出水面,生长了菰,湖心水深1~2米,生长了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等。目前,湖滩不断扩大,芦苇、甜茅群落向湖心侵入,湖泊正在日益收缩。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湖群区,浅湖沼泽化的植物带与小兴凯湖不同(图2),在湿润的湖滩上,主要生长着苔草属植物,形成高大的团块状草丘;20~40厘米深度的浅水带,生长着杉叶藻、针蔺等挺水植物;超过40厘米深的地带,则生长着藻类和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西藏高原沼泽也有类似情况(图3)。

  (2)陡崖湖泊沼泽化沼泽化是从水面植物繁殖过程开始的。在背风侧的湖面生长着长根漂浮植物,它们根茎交织,常与湖岸连在一起,形成较厚的漂浮植物毡,俗称漂筏。随着植物不断繁殖、生长,

  浮毡逐渐扩大,厚度增加,浮毡下部的植物残体,在重力作用下脱落湖底,年积月累,使湖底变高。浮毡布满水面,但与湖底之间尚存在水层,随着时间推移,湖底泥炭堆积愈来愈厚,直至水层消失,两者相接,湖泊最后演化为沼泽。漂浮植物毡布满湖面需经历长期的演化过程。初期由于风浪作用,往往使浮毡碎裂,小块漂筏像绿色小舟,随风漂游散布在湖中;沼泽化后期,各漂浮植物毡逐渐扩大,彼此结合,布满整个湖面,但在个别接触处还有局部明水,称为湖窗。此外,因漂浮植物种属不同,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生长状况的差异,使浮毡厚薄不均,薄层地段人畜行走其上,有沉陷危险,在东北地区把这种现象,叫做“大酱缸”。当年中国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有些沼泽就是“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漂筏沼泽。

  陡岸湖泊沼泽化虽然不及缓岸湖泊沼泽化普遍,但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些湖泊都可看到。如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芦清河泡子,东岸发育着宽约5米左右的漂筏苔草浮毡,其下有泥炭堆积,中间为水层,人行其上此起彼伏。漂筏层表面无积水,脚踩处因承受压力下沉,湖水徐徐上升。云南腾冲县的北海,由苔草、鸢尾、睡菜和灯芯草形成的漂筏,宽约1000米,湖底堆积有泥炭;在湖泊边缘草根层与泥炭层相连,至湖心两者之间有2米多的水层,漂筏中间有明水湖窗。若尔盖高原沼泽区错拉湖西南岸的甜茅漂筏,目前正在继续扩展中。此外,人工湖泊——水库,也可以沼泽化,在岸边形成漂筏层。
  本文标题:沼泽发育过程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aoze/49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aoze/496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沼泽发育过程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沼泽发育过程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中国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