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 我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绪论

我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绪论

时间:2015-09-16 10:3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中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

    中国有960万km2的陆地和485万km2的海域。作为大陆与海洋分界线的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这样,就形成了我国三个自然地理大区,即大陆区、海洋区与海岸带区。相应灾害分区而言,可分为以大陆为主体的气象和旱涝灾区,以海洋为主体的气象和海洋灾区及海岸带灾区。海岸带虽在大陆一侧,仍有明显的海洋影响,如温度的日变与年变很小,不同于大陆其他地方。即使在海阳一侧,仍有明显的温度日变与年变,不同于其他海域的气温。海岸带虽然狭窄,但其主要港口是海陆运输的接联线。沿海有许多工业发达的城市,并有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是一条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地带。在这条地带上既有陆地上,也有海洋上的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影响,同时还是风暴潮的集中地带。因此,海岸带虽然面积不大,但复杂性与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中国大陆虽然都属气象与旱涝灾区,但因面积广大,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其中最显著的差别是旱、涝灾害的性质。由东北向西北走向的400mm等雨量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两个区域。西北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这一地区旱是常见的现象,只有短时局地洪水,没有持续较久的大范围的洪涝。在此线东南区域属半湿润与湿润季风区。在这一区域,旱涝都很严重,都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持续较久的洪涝与旱灾。

    西北与东南两区仍很广阔,区内还可按二级指标分为若干区域。

    西北属干旱区,可按干旱与地理情况分为三个区。在该区东部的河套及以东地区,降水量仍在200mm以上,虽然在没有水源灌溉的条件下不能发展农业,但牧草有生长的条件,可以发展牧业,属一般干旱区,或简称干旱区。在这个干旱区内除仍有旱灾及短时的局地暴雨外,还有冬季的雪灾。

    在西北区西部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的青藏高原西北部,不但降水很少,而且又是高寒地区,只有稀少的牧民游牧,或无人生活。这是高寒干旱区。

    西北区的三大盆地、河西走廊和内蒙的阿拉善盟气候十分干旱,但高山环绕,高山上降水较多,有大量径流灌溉绿洲农业,山麓又是良好的牧场。故虽属极旱地区,但仍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这一地区水分状况比较稳定,旱涝灾害较少,但冬、春季风雪灾害对当地牧业是很大的威胁,冷害、风灾也有一定影响。

    中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该区的南半部气候潮湿,除南部沿海属热带区外,其余属副热带区。副热带大陆区气候潮湿,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其前后,梅雨过后则常有伏旱高温灾害。热带区则雨季较长,晚春常有暴雨洪灾,秋季又多台风灾害。

    东南半部的北部则为华北、东北与西北的东部。这一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7—8月),春旱频繁,旱涝灾害十分严重。

    东南半部的西南,包括青藏高原的东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这里主要受印度季风影响,贵州、四川一带还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这一地区也多春旱,夏、秋季多洪水灾害与旱灾。

    中国海洋地区因受纬度与海陆分布影响,其气象与海洋灾害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

    长江口以北的北方海域在4—7月多海雾及能见度小于4km的危险天气。渤海沿岸及黄海北岸冬季有海冰发生。风浪在各海区中是最小的,渤海更小于黄海。冷空气和气旋是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主要原因。

    长江口以南,直到台湾海峡以南是风浪较大的海区,灾害性风浪频率远高于黄、渤海区。台风与寒潮引起的灾害性风浪频率接近,台风浪略多于寒潮浪。海雾发生的频率较黄、渤海区小,并多发生在大陆沿岸海区,黑潮干流之西。

    南海水面广、深度大,是我国近海海浪最大的海区。灾害性海浪的频率超过黄、渤海区两倍。这里台风浪较寒潮浪的频率高。冬季12月到来年的2月,几乎每天都有一个4—6米的浪区。海雾在北部湾2—4月之间,频率约5—7%,其余地区较少。

    海岸带主要有风暴潮、海浪、海水入侵、海雾、海冰等气象和海洋灾害。我国海岸带同海区一样,可以划分成三段。

    黄、渤海岸段。这一岸段多低平海岸,容易受到风暴潮、海浪和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海侵。冷空气活动所引起的上述灾害多于台风。渤海沿岸和黄海北岸每年都有海冰发生,但有严重影响的海冰则只有较少的年份。这也是我国海雾较多的岸段。成山头年平均雾日80天。在这一岸段的城市常受干旱影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子。

    东海岸段。海岸线形状复杂,多港湾与喇叭口形状海湾,常形成强烈的风暴潮灾害。东海比黄、渤海海面宽阔,还有涌浪影响。波浪要高得多。特别是台湾海峡与附近海域为全国海域中波浪最高的海域之一。东海的近岸水域海雾也很频繁,嵊泗年平均雾日达60天。多在3—6月。

    南海岸段。该岸段是台风暴潮最严重的岸段。特别是南海岸段东北部常有涌浪叠加,是波高最大的岸段。12月至次年4月南海沿岸多雾,占全年雾日的90%。

    在海岸线的海面一侧大风灾害远较大陆一侧为烈。大风日数可相差一倍至十几倍之多。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暴雨灾害一般均自陆侧向海侧迅速减少。

    根据以上所述,全国气象、洪涝与海洋灾害呈现如图1—2所示的区划,各区的概况在表1—2中有简要说明。在这个区划中,因大陆有关气象、水文资料比海洋多,站点分布较均匀,同时经济活动十分频繁,能够进行多级区划。在这里只作三级区划,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到四级区划。但海洋灾害区划在这里只作到两级。


  本文标题:我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绪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aihai/104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aihai/1043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绪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地区分布-绪论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