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自然地理 > 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和自然地理区的划分(5)

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和自然地理区的划分(5)

时间:2014-08-17 11:2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北海低地区

本区西部和北部濒临北海,南接阿图瓦丘陵和莱茵高地,东部与德波平原区相接。由于平原地区景观具有强烈的渐变性质,给确定本区的东部界线带来了困难。本书以从易北河口经汉堡到不伦瑞克一线作为本区的东界,其原因有二:1)这一界线接近于1月0℃等温线,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界相接近;2)这一界线接近于武木冰期大陆冰川的西界,与中欧平原上两大地貌区的界线相接近。气候和地貌是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把上述界线作为本区的东界,比较合理。

本区在构造上属于地台结构,地台的基底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或更古老的贝加尔运动时期。在地台的褶皱基底上水平地或微有起伏地覆盖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层,这些岩层主要属于海相沉积。平原的地表形态,与第四纪的地表水活动和大陆冰川作用有关,中更新世的里斯冰期大陆冰川覆盖了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冰川南界位于荷兰的乌德勒支—奈姆根一线,此线以北,地表形态与大陆冰川作用关系密切,此线以南主要与河流的活动有关。

本区地势低平,绝对高度一般都在100m以下,由东南向西北缓倾,西部和北部有许多低于海平面的陆地。根据平原的地势、物质组成和景观特点,本区由沿海到内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地带:

1.沿岸沙丘带  本带由比利时西部沿海,向东北直到联邦德国北部的东弗里西亚群岛。这一沙丘带的宽度一般为3、4km,高达10—20m或更高。沙丘带的形成与风和海流的作用有关。西南—东北向的海岸线,与盛行风和海流的方向基本上一致,在它们的作用下形成沙嘴,众多的沙嘴联结成连绵的沙丘带。沙丘带内侧的潟湖,在河流的作用下逐渐成为沼泽地。沙丘带有时也能被强大的风浪所破坏,它的残存部分即成为岛链,西弗里西亚群岛和东弗里西亚群岛就是这样形成的。

2.滨海低地带  此带也称圩田带,主要分布在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荷兰境内,它的最大宽度达到50km,总面积占荷兰国土的1/4以上。

此带以地势低平为特点。在比利时境内,仅高于海平面;而在荷兰,则一般都在海平面以下,鹿特丹东北的亚历山大亲王圩田海拔最低,为-6.5m。圩田区是集约农业和畜牧业的良好基地。

在联邦德国北部沿海和易北河、威悉河、埃姆斯河三大河的河口湾,也有许多由人工筑堤排水后开垦出来的圩田,用以放牧和种植蔬菜等。

3.砂质平原带  这是本区所占面积最大的一带。在莱茵河下游以南,砂质平原是近代河流冲积作用的产物。比利时中部平原自中世纪以来就已被开垦,现在已成为集约农业区。

莱茵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冰碛砂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而且多泥炭沼泽。全境很少有超过100m的地段。平原低地上生长着稀疏的帚石南群落,高地上的森林,过去为栎林。现在主要是人工种植的松林或辟为牧场。

4.黄土带  在平原与南面海西山地交接的地带是一条不宽的黄土或次生黄土地带。此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耕区,种植小麦、甜菜,以及用作饲料的黑麦和燕麦,还有经济作物和水果等。


四、中欧大区

本区位居欧洲中部,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这里拥有多种地质构造。北部为前寒武纪或早古生代的地台;中部是晚古生代的海西构造带;广大的南部地区属于新生代的阿尔卑斯褶皱带。在地形上,这里既有广阔的冰碛平原,也有大小不等、成因各异的山间盆地或平原;既有地形高耸、连绵不断的新褶皱山脉,也有起伏不大、走向不一的块状山岭。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各地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因此本区的景观是多种多样的。

本区由德波平原区、中欧海西山地区、阿尔卑斯区、喀尔巴阡区四个自然地理区组成。

(一)德波平原区

本区西起威悉-易北河河间地,东抵涅曼-布格河畔,高度一般为50—200m,奥得河以西大多在100m以下,以东较高。第四纪的大陆冰川作用对本区的地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貌结构具有带状特征,由北而南可以分为五带:沿岸沙丘带、底碛平原带、终碛丘陵带、中央广谷带和南部黄土带。

沿岸沙丘带的宽度不大,而且也不呈连续的带状分布。紧靠着它的是稍有起伏的底碛平原,通常由粘土构成,上面散布着鼓丘和蛇形丘,还有许多面积不大的湖泊,给人以起伏不平的感觉。

终碛丘陵带西起日德兰半岛北部,向南经德波平原北部直达涅曼河的中下游,形成一弧形高地,这一高地带在地形上表现很明显,其高度一般为200—300m。由于几条大河的分割,这条带状丘陵地被分为四段,即:纵贯在日德兰半岛东部的日德兰丘陵,这一段高度较小,普遍在200m以下;位于易北河与奥得河之间的麦克伦堡丘陵;位于奥得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波莫瑞丘陵,这是终碛丘陵带的高度最大的部分,最高点达331m;位于维斯瓦以东、涅曼河以西、南的马祖里丘陵。

终碛丘陵带的地形起伏较大,高地、低地互相交错。丘陵地内的许多洼地往往潴水成湖,湖泊的面积一般不大,但数量甚多,因此波兰和民主德国境内的终碛丘陵地区又称湖区。

中央广谷带又称波兰中部低地带,它横贯在波兰整个中部地区,并向西一直延伸到易北河畔。广谷主要由冰水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组成,海拔高度一般为50—150m,东高西低,地面切割微弱,西部多湖泊和沼泽。从南面来的河流进入广谷以后都有相当长的东西向流程,然后急转弯冲破北面的终碛丘陵带注入波罗的海。

中央广谷的南部断断续续地分布着一条受到严重破坏的老终碛丘陵带,其高度在200m左右。其位置在里斯冰期大陆冰川南界的北面。波兰学者认为,这一终碛丘陵带的形成时代应晚于里斯冰期,属于里斯冰期以后的第一华沙冰期。

在中欧平原的南部边缘是由许多盆地、平原和台地组成的黄土带,在老的冰川沉积物上面时断时续地覆盖着黄土,这是北海低地南部黄土带的向东延续,而它本身又向东延伸到苏联乌克兰境内。
  本文标题: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和自然地理区的划分(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zi/77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zi/7746.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和自然地理区的划分(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和自然地理区的划分(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