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口教育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口教育 >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3)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3)

时间:2010-01-29 01:1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平均年龄的计算,在人口统计和分析中应用很多。在实际中不仅可以计算总人口的平均年龄,而且可以计算其他各种平均年龄,如平均死亡年龄、平均初婚年龄、平均初育年龄等。

  年龄中位数 如果把某一人口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人的年龄就是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割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表示了50%人口的年龄界限,由此可以大致看出人口的“年轻”或“年老”程度,因此它也是代表总人口年龄水平的一个指标。年龄中位数可用于不同人口之间的对比,也可用于同一人口在不同时期的比较。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的人口,其年龄结构为年轻型;年龄中位数在20岁~30岁之间,为成年型或向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转化;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为老年型人口。但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中,年龄中位数这一指标应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以确定人口实际的年龄结构类型。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70年代初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这种转变。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已下降到33.6%,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到4.9%;1990年人口普查时,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比例又进一步变为27.6%和5.6%,人口年龄结构已完全成为成年型。随着出生率的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向老年型转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如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天津等的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老年型。预计到21世纪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老年型。可见,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查一查:在1990年人口金字塔中,你在哪个年龄组?该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形成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长期变化的结果,但人口年龄结构反过来又对人口再生产发生重大影响。新出生的人,是有生育能力的人群(更确切地说是育龄妇女)生育的结果。如果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即使生育率较低,每年出生的人数也较多。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有所回升,每年新增人口数较多,很大原因是受年龄结构影响。

  一般来说,年轻型人口少年儿童比重大,意味着未来进入育龄群的人口多,人口增长潜力比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都大。而老年型人口由于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每年死亡的人数就较多,如果其他条件一样,人口的死亡率就较高。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使人口抚养比出现很大的变化,从而减轻或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名词解释

  人口抚养比 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 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前面已经讲过,劳动年龄人口就是15岁~64岁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则是0岁~14岁少年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因此可以看出,人口抚养比在总体上大致反映了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抚养对象的不同,人口抚养比还可分别计算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简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简称老年抚养比)。
  本文标题: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jiao/48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jiao/482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