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历史沿革概况

历史沿革概况

时间:2010-01-29 02:5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辽阔的青藏高原是藏族等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族的先民从遥远的古代起,就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开拓了这片富饶的土地。考古发掘材料表明,从远古时代起高原腹地的藏北及玉树一带就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高原中北部原为羌人游牧居住的地区。我国历史文献中对青藏高原的记载始于汉代,《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南接蜀、汉、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当时主要指青海、甘南一带,与现今西藏仍有距离。青海东部一带的羌人在与中原地区汉族的交往中,吸取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开始在“三河”(湟水、黄河、大通河)地区定居农耕。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散居于河湟江岷之间的羌族各部,从青海、甘肃和四川等地逐渐迁入并散布于西藏各地。至公元四世纪初,在现今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水系的拉萨河、年楚河、雅隆河与尼洋河的河谷地区,农业经济已比较发达,铁制犁、锨等农具也已普遍使用。同时,也能“于坡地停蓄水以作池,将山洞潜水引出使用”,“串联湖泊、广作沟渠,引水以溉田。”因此,这些地区出现了“农田与牧地相接”,农牧业两旺的景象。

  到公元七世纪初的唐代,青藏高原西南部现西藏所在地方已完成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首领松赞干布最后平定内争,逐渐伸入青海,统一了青藏高原上众多的分散部落,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建立了新兴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吐蕃王朝。吐蕃中的“蕃”,古音读作“博”,“吐”是藏语“高原”的音译,“博”是藏族的自称。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居住在博地区的人,史书上称为“图柏特”或“吐蕃”。据考证,“蕃”可能导源于“本”——当时藏族普遍信奉的巫教的名称。这样,古代藏族便把他们信奉的宗教的名称当作本民族的名称。

  当时,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634 年到846 年期间,唐朝和吐蕃双方使者往来达191 次之多。藏王松赞干布多次派人到长安向唐太宗表示敬意,并请求通婚。唐贞观15 年(公元641 年),唐太宗把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加强了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进藏,在青藏高原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她随身带去大批汉族工匠(包括酿酒、碾米、造纸、制墨等),也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造房技艺,对于当时西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至今藏语中的许多泥木工具,还保留着汉族的名称,汉族地区的历算、医学、文学、音乐艺术等也在吐蕃流
传。她还协助藏王创立文字,普及教化,改革西藏事务。吐蕃的服饰、游艺及一些习俗也传到唐朝,增进了两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成公主进藏后七十年,汉、藏两族又再次联姻。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曾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曾表示过藏族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了”。公元783 年,藏王赤饶巴巾又与唐穆宗订立了友好联盟。随后,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树立了标志汉藏友好的“唐碑”,此碑虽经历千余年的日晒雨打,碑身略有风化,但碑文尚可辨认。

  公元九世纪中叶(唐朝末年),吐蕃王朝崩溃,高原地区出现了分裂割据局面。经过长期混乱,元宪宗蒙哥于公元1253 年派遣军队进驻西藏,把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都纳入了元朝中央政权统辖之下,整个青藏高原归入中国版图。以后元世祖忽必烈封萨迦派法王八恩巴为“大元帝师”,管理西藏政事,是政教合一的开端。从此高原大部地区长期处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之下。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领土的侵略,但并未改变我国在西藏的主权。1949 年底至1950年初,青海省和四川藏区先后获得了解放。1951 年5 月23 日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 年10月****进驻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从此,整个青藏高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标题:历史沿革概况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5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5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历史沿革概况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历史沿革概况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