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洞又名蓬莱仙洞,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城东9公里处,该地为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的故乡。洞体全长3000多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和地下河四层结构,内有叫“迎宾厅”、“探海长l}}s }}、“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蟾宫”、“银河长l}}s }}、“瑶池”、“南海”和“送客厅”等游览点,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洞内钟乳石累累,绚丽多彩。洞府仙景,神奇幻幽;奇特景观,得天独厚。明末《石棣县志》记载:“蓬莱仙洞……内有积翠台、莲花柱、华盖岩,夕照光明,五彩烂然。”洞府具五大特点:一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二是景色奇丽,引人入胜;三是结构复杂,道路崎岖,四是空气新鲜,干湿适宜;五是温度宜人,四季如春。此洞还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仙洞的原洞口不大,朝西向上而仰,直2米,故有“夕照光明,五彩烂然”之感。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青水秀,内外景致交融,令人陶醉。相传蓬莱仙子偏爱这里的旖旎风光,才移居于此。他在洞内指石为物,将洞府装点得如同仙境琼台一般,蓬莱仙洞也就因此而得名。
一入洞门,就是“迎宾厅”,有钟乳石形如。八仙”和“神狮”。“八仙”各显神通,纷纷渡过波涛险恶的大海。其旁有地下水逐渐干涸而凝积起来的钟乳石,形似“神狮”,抖动着缕缕青丝,头舞足蹈地迎接贵宾。其下为滴水滴到洞底,与泥浆相混、钙化成为“莲花宝罩”。由“迎宾厅”入地洞,可见一条弯曲狭长的廊道,长达800米,狭而陡峻,是由水流向下溶蚀时所形成的狭谷,称为“探海长廊”。在长廊内有“三岔口”、“古栈道”、“铁板桥”以及“小龙潭”等景点,其中“闹海金钟”最为奇特,它高8米,周长21米,形如洪钟。在“闹海金钟”旁有一石刻诗文,为清末期一位秀才汪琴北在甲戌年(1934年)所写:“古洞苍然被紫烟,何年此地驻神仙。我来不敢高声语,恐有群真下九天。”“三岔口”景点有大量卵石堆积,系地下河带来停积起来的,可知这里旱年为地下河道所在。附近亦有诗一首:“此处仙居做水帘,花果山中挂白猿。古今兴亡皆有数,今口忽展一洞天。”其意显然指这里与花果山一样美好,令人感叹不已。这种“做水帘”的情景,下雨时在人口处可以看到,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景色最佳。
经过400米长的“探海长廊”的地洞后,就可以进入最低层的地下河中。地下河的总长度约1000米,一直通到入洞口的左侧。其中有景点“白龙潭”和“古栈道”。“古栈道”位于地下河之上,是早期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岩石而成的沟槽,沿洞壁分布,形似陡壁栈道。沿着栈道,经过铁板桥,又可回到地洞口。在地洞口与中洞交界处,有景物“莲花台”、“华盖伞”、“莲花池”、“东海龙宫”和“一线门”。通过“一线门”,进入“东海龙宫”内,有景物“灵芝药臼”、“灵芝塔”,后者系滴水在洞床上,逐渐凝积长大,表面为灵芝状的灵芝塔。在“灵芝塔”对面洞内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形似蓬莱三岛的“海市唇楼”。过东海龙宫,就是一条通往天庭的大河,称“通天河”。它长达数十米,河道招‘旋曲折,两侧波光粼粼,原来是一股地下水从天洞飞泻直下,冲击溶蚀而成。
经过“南天门”,离开中洞,就上到天洞中。天洞是1984年开发时发现的。在“南天门”口部有螺旋形的石笋挡住去路,此景点称“神螺锁天门”。钻过天门,登上天堂,满眼所见为“金光万道滚红霞,瑞气千条喷紫雾”,这就是玉皇太帝居住的宫殿一一“通明宫”。通明宫长48米,宽30米,高20余米,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是莲莱仙洞较大的洞厅之一。中间直立一大石笋,形似“擎天玉柱”,全身金雕玉琢,十分华丽。这通明宫中有“太白金星府”,其府门前上面悬挂着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宫灯:有“灵霄宝殿”,中间是玉帝,后面是黄伞,前面是一座御香炉;在“灵霄宝殿”外围为各路神仙驾着祥云来朝见玉帝,故曰:“群仙朝玉皇”,气势恢宏,神态逼真。
本文标题:古洞紫烟蓬莱洞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dong/45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dong/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