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名洞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名洞 > 险秀奇幽九乡洞

险秀奇幽九乡洞

时间:2010-01-29 01:0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九乡洞群是云南省新近发展起来的、以洞穴游览为主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处于昆明至遐迩闻名的路南石林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距昆明约90公里,离石林仅22公里,与沪西县阿庐古洞景区为100公里。该洞群被誉为云贵高原上规模最大、洞穴数量最为丰富的群落系统。类型和风格之多,堪称溶洞博物馆,具有游览观赏、科学考察、洞穴探险、洞穴考古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

  九乡洞群拥有上百座洞穴,集中分布于叠虹桥、三脚洞、大沙坝和上大洞等景区内。此外还拥有总长度为13公里的四条地下河系统,10余处洞内洞外叠置的天生桥。洞穴垂直分布可分为五层:第五层高度为1900米左右,规模较小,第四层高程为海拔1800-}-1830米,洞内一般干燥;第三层大致标高1760-}-1780米;第二层高出现代河床5-}-10米,水平延伸为主,常与第一层溶洞(与现代河床同高或稍低的即地下河系统)相通。洞穴形态与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多沿0“一320“方向延伸。根据研究,洞穴与云南高原的形成发展有关。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开始,云贵地区开始剥蚀夷平时期;约至距今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地面整体被夷平;其后的中新世开始,地壳开始抬升,云贵高原自此开始隆起;时至距今250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初,云贵高原基本定型。至距今100万年前似来,地壳的构造运动更为强烈,并以上升、停顿、再上升的间歇性抬升为主,作为动力的地表水扣地下水也以水平、垂直流动并溶蚀石灰岩,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溶洞层。近期以垂直流动,形成峡谷和瀑布等,高位洞穴则因渗流水形成碳酸钙次生沉淀,构成洞穴景观主体,在地表河相应高度上,地下河水流不断、洞穴正在持续形成中。

  清康熙时修纂的《路南州志》中就记载有叠虹桥,当时称为天生桥。它主要有卧龙洞、白象洞、神女宫三大洞座和荫翠峡地面风光等四大景域组成。卧龙洞实为一地下河系统,全长2000米,与神女宫、白象洞相去腿尺。它的上洞口为漏斗状的塌陷天窗,又称“天网”,四壁陡峻,莫可插足,极为险怪奇橘。下洞口形如地宫城门,呈矩形,顶板光滑似水平,两壁屏立,高20余米,宽约30米,气势雄宏。洞内有边石坝,又称“神田”,每田约6-}-10平方米不等,层层叠砌,边形褶皱外翻,有方解石结晶,闪烁晶亮,田内有水,深者及膝,浅者盈寸。神田之上有飞瀑,呈两股倾泻,称“雌雄瀑”,高差30米许,西瀑略高为雌,垂练犹长,水势却来,落如玉尘轻烟;东瀑稍低曰雄,流幅扁状,涌如激霆沸珠,气势弥豪。其景色、气势,正如唐人诸载写的诗句所云:“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逐。争知不是青天网,扑下银河一半来。”瀑布下为沫滚流旋,汇为深潭,耀足潭中,顿觉心旷神怡。

  白象洞高出卧龙洞约80米。因洞口形如巨象,石体纯白而得名。从宏观的地表看,它是一座横跨地面河的巨型天主桥,桥面宽约300米左右。从桥下向洞内看,地下河又深潜自象洞之下,形成桥叠桥、桥下桥的双层天生桥的独特景观。双层天生桥凌然在空,悠悠的地下河水涌其下,形成虹影桥姿叠映水面,故命为“叠虹桥”。白象洞的主体为“雄狮大厅”,大厅最大跨度的长、宽均可达200米,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穿顶倾斜,有巨大圆形凹陷的涡穴,外有同心圆纹层层缠布,酷似一张张庞大的旧式唱片,甚为壮观。此圆窟穿顶和密实旋纹系为古代河水穿洞激浪的漩凿和二氧化碳因压缩增加浓度,加速溶蚀洞顶的结果。白象洞在30年代初,曾为云南彝族领袖张冲率众造反栖息之地,故洞中有一穴,称为“张冲簧火处”,以示对这位叱咤滇中的民族领袖的怀念。

  神女宫是一个支洞,洞体不大,却景色十分迷人,通道扑溯迷离。洞口有“玉树琼花”,其上为“鹊桥会”,桥畔有“仙娥迎宾”。有一根石笋,莹白修长,曲线柔美,名曰“神女出浴”。神女之前有“沃泉”,之后有“瑶池”。瑶池北岸为“仰仙岩”。神宫两侧有石柱两根,北柱表面石花串珠如龙鳞,色稍苍黑;南柱流线柔媚似凤羽,色尽白,一称“龙”,一称“凤”,合称“龙凤双烛”。洞尾为一片茂密的地下石柱,如林,穷极幻变,堪称“迷宫”,钻行其中,寻之莫尽。
  本文标题:险秀奇幽九乡洞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dong/45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dong/454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险秀奇幽九乡洞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险秀奇幽九乡洞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