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 > 服务业(3)

服务业(3)

时间:2011-02-05 22:1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邮电通信业及其布局

邮电通信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信息空间位置移动的社会生产部门。在中国邮电业办理邮政和电信两类业务。前者指信函邮件的收寄和传递、报刊发行和汇兑等;后者包括电话、电报、传真、数字通信等。

邮电业的任务是准确、迅速、保密、安全、方便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是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在当今信息社会时代,邮电通信更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邮路和电波把数以千万计的信息源与信息终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迅速准确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递,高时效地指导和调节着社会市场供求、商品生产布局以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节律;信息流的传输和处理活动,极大地克服了人类联系的空间阻力,从而替代了两地间的许多人流和物流,节约了运输时间和运费开支,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邮电为社会提供的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邮电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据前苏联长途电信的效益调查,直接效益占5%~10%,而间接效益占90%~95%。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都致力于邮电通信网的现代化建设,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邮电事业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平均国民收入的2%来源于邮电通信业。

(一)邮电业生产特点

同交通运输一样,邮电通讯业也有区别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一些特点:

1.时效性。邮电产品是信息或邮件产品的空间运输和移动,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而信息流有极强的时间性,信息不通则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损失。所以时效性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2.公用性。邮电业点多面广,具有极强的公用性和服务性,个人、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社会活动都与邮电业有密切联系。这种公用性使邮电业较一般工商业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机遇和较小的竞争风险。

3.全程网络性。邮电通信包括信息源、信息接收终端、以及联系信息源与信息接收终端的邮路、电缆和电波三部分,它们彼此交织,形成生产、交换、消费过程统一的全程网络。邮电产品的生产只有通过全程网络的协作才能完成。任何邮电企业只是全程网络的组成部分,而且它们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对邮资的再分配才能实现,这就造成邮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对全网和协作单位很强的依附性。

(二)空间布局因素

从本质上讲,邮电通信是信息和邮件在空间上的移动过程,它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

首先,信息流是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它的流量与人口数量、密度,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985年,经济发达的法国人均投寄信件在100封次以上,而经济落后的埃及和印度分别只有16件次和70件次。

其次,信息和邮件的传输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实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邮电网的分布以及信息流的流量和强度有深刻影响。邮电通信要利用交通工具在既有交通线路上进行,台风、冰雪、暴雨、浓雾、山洪、塌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导致邮电通信中断;有线通信的架空明线和地上、地下电缆的敷设、管理和维护受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高山深谷、地质灾害、江河湖海都可能增加有线电网的建设和运营费用。无线通信是通过电波阐述信息的,地形障碍可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和衍射现象而衰减,要保证通信质量还需采取各种工程措施,需要加大投资成本。

第三,邮电通讯受科技发展的深刻影响。邮件自动分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减少了个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6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电信通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1988年世界电话普及率已达14%,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达50%以上,其中美国和瑞典甚至高达80%以上。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当前发达国家竞相开发的动向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它高技术互相渗透和融合,已成为今后通信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纪之交的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和生产格局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与以垄断、代价高昂、效率低下、受保护主义庇护为特征的传统电信业相比,新的电信业的特色是竞争、公司合并、不断下降的价格和一套新的低成本技术。这些新技术带来了空前的速度和传输能力。90年代初,因特网(Internet)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由于其所依托的数据网络对信息的传输成本比传统网络低70%,创造了对数据传输的巨大需求,导致海底网络投资猛增,数据传输量大增。据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1月29日报导,在美国和英国,全国性网络所传输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声音。除了因特网之外,通过陆地或卫星传输的移动电话发展速度惊人。有人甚至预言,它在21世纪初甚至会取代大多数传统的电话,并和因特网趋同,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得所需信息。

世界上多数电信市场的自由化是在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日内瓦会议达成协议之后启动的。这种自由化使世界电信出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市场。它一方面为电信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新技术、占领新市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又给发展中国家电信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新一轮的电信公司合并正朝着增强发达国家电信企业实力的方向发展。90年代后期,美国最大的长途电话经营者——电话电报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经营大户——TCL公司计划耗资320亿美元进行合并。与此同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还筹划与英国电信公司合伙,在因特网技术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全球通信网络。可以设想,随着电信技术更新的加快,电信成本下降幅度加大,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和西欧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世界电信市场的竞争必然加剧,电信投资必然增加,电信产业的空间格局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标题:服务业(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5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5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经济地理学:服务业(4)
欢迎你对服务业(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服务业(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