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基本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学基本功 > 怎样分析和使用地理教材(2)

怎样分析和使用地理教材(2)

时间:2018-08-05 20:0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
微观分析又称局部教材分析,是指对于一部教材局部的知识内容进行分
析,揭示其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及各种教育功能的过程。由于局部教材的类
型不同,有单元、章、节、课之分,其范围也不相同,因此,微观分析方法
也有区别。但是,它们的基本分析程序和方法大致相同,下面以分析一章或
一节教材为主,说明中学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划分教学因子
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将局部教材划分为若干组成单位,这些局部
教材的组成单位就是该局部教材的因子。在各种局部教材的因子当中,一节
教材或一堂课教材的因子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故又称教学因子。
正确划分教学因子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它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
知识联系,而且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同一
教材划分教学因子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是都必须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
的实际需要进行划分。所谓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就是指划分教学因子时要
体现知识的科学体系。例如,在划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
度带”(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第三册)一节的教学因子时,除可按照课
文的黑体标题划分为:
(1)冬季南北气温悬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3)温度带
等三个教学因子外,还可以划分为: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
(2)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3)青藏高原冬冷夏凉
(二)温度带及其分布
(1)温度带的划分
(5)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等五个教学因子。这两种划分教
学因子的方法都体现了知识的科学体系,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突出本节
教材的重点知识,第二种方法则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所谓符合教学实际的
需要就是在划分教学因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例如,
上例中的第二种划分方法就更适用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班级教学
中。
合理划分教学因子,不仅能够体现教材的知识体系、符合教学实际要求,
从而利于进行教学;同时,还应强调指出,它还是进行以下各项微观分析的
必要准备,因为其他各项分析大都是以教学因子为单位的。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
局部教材的内部联系主要指因子内部及各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而这种
联系又主要指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在认知过程中的联系。通过对各因子
内部及其之间逻辑联系的分析,就可以弄清教材的结构。例如,图3 就表述
了在“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节第二种划分方法的五个教学因子之间的联系。
从图3 可以看出,该节反映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三个教学因子是学习其他知
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气温分布的特点。可见五个教学因子之间存在着
一定的因果联系。有了清晰的知识联系,就可以在学生头脑 中建立起系统化
的科学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冬季气温分布夏季气温分布青藏高原气温变化
温度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分布及特点
教材的内部联系除前述知识的联系外(这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内部联
系),还包括教材表述形式间的联系,即在检索、课文、图像、作业之间的联
系。通常在微观分析中主要分析课文、图像与作业之间的配合是否恰当,是
否能够发挥最佳的教育功能。一般教科书中,课文是最主要的表述形式,图
像一般起直观形像的辅助表述作用,而作业则主要为检查和巩固知识。但是,
书中的这种联系,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教科书中各种表述形式的数量
而加以变更的,当然这种变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地
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材中有三幅图,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已
基本上涵概了本节教材的重点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识
读、分析图表来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而本节的课文,除第一自然段可作为
分析图表的理论基础(讲述如何应用纵波与横波在传递过程中的差别分析地
球内部结构)以外,其他课文主要用作对学生分析结果的补充、检验与总结。本节练习部分的数量不足,可适当编制一些问题,用以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图
表的活动。通过这样的调整,建立起来的教材三种表述形式之间新的联系—
—图表为主、课文为辅、练习引导,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
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读分析图表的能力,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目前有些版本
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在表述形式上已经改
革,大量增加了图表及练习的比重。对于这类教科书则更应从它们在教学中
的地位、教授的方法和顺序等方面,认真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仍然
沿袭单一以课文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而削弱了图表与练习的教育功能。
3.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
局部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与各因子联系的局部教材以外的知识,其中既
包括教科书以外的补充教材,也包括本教科书内的其他局部教材,比如本章
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因此,局部教材的外部联系与整体教材的外部联系其
含义并不完全一致。分析和加强教学因子的外部联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教
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还可以在揭示教学因子与外部联系知识之间关系的基础
上,组织起更为完善、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由于教学因子可外联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必要明确选择外联知识的原
则:(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的知识;(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3)有利于形
成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因子的外部联系,按其作用可分为比较外联、加深外联和应用外联
三类。比较外联经常用于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中,它有助于揭示新概念的本质,
从而深刻认识新概念,明确其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之间的差别。例如,学
习“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就可以与“生物圈”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
明确了两个概念的区别,从而真正弄懂“生态系统”概念的含义,而且,还
会使学生认识到建立“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目的——为了应用系统观点分
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这正是学习“生态系统与生态
平衡”教材的指导思想。加深外联是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教学因子的知
识内容加以解释的过程。例如,运用力学的知识解释地球的公转,运用历史
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区经济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这种联系,既可加深对地
理知识的理解,又能丰富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发展。应
用外联是为应用教学因子所含知识提供机会、条件的过程。例如,学习“人
口的增长与分布”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认识我国当前的人口政
策。
确定教学因子进行的外部联系时,必须重视实际效果,而不应只图形式。
只要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益,且为教学条件所允许的,就要进行联系,但是如
果原有教材内容充实又适宜教学需要时,就无需再进行外联了。
4.分析知识教育功能
教材的知识教育功能是指教材(本身的组织)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
作用,为了认识这种作用,在教材分析中就必须认识并且组织起教材的合理
的层次结构,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实际上在划分因子、分析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工作中,就已经开始分
析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组织合理的教材结构的工作。例如,前面分析“气温分
布和温度带”教材内部联系的工作都涉及到教材的结构问题,此时只需将前
面所进行的各种工作成果加以总结概括,使其形成一节教材或一堂课教材的
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组成及各知识间的稳定关系)就可以了。所以分析教材的结构,就是在对前述各项分析活动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局部教材完整
知识结构的过程。
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知识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常见
的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和地理理论观点,例如,各大洲、大洋的名称,主要
国家和我国主要行政区域的名称,气候、地形等概念,大气环流、水平衡等
规律,人地关系和谐论等等知识,都属于重点教材。这种知识迁移性极强,
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应用它们去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因此
与其他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在教材分析中只要找出那些内
部联系或外部联系多的知识,一般就是该教材的重点。例如,在“气温分布
和温度带”教材中,气温分布知识不仅是学习温度带的基础,而且还与我国
的气候、河流、农业等众多知识有密切联系,无疑是该教材的重点知识。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教
材本身的难度大,但同时还要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同样的教
材对不同学生来说既可能是难点,也可能不是难点。所以在确定难点教材时,
必须兼顾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的情况。在地理教材中常见的难点教材有以下
几种:
(1)内容庞杂、需要大量机械记忆的知识,其中多为地理感性知识和地
名。在确定其是否是难点教材时,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能力的高低。
(2)内容抽象,学生又无法亲自感知的知识。例如,地球的公转、地球内
部构造、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等等知识。由于讲授这类教材时多采用直观方
法,所以在确定其是否为难点教材时,还要根据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
力的水平而定。
(3)层次深,学习时需要较多准备知识的教材内容。例如,大气环流、生
态系统、自然带等等知识。在确定其是否是难点时,应主要考虑学生准备知
识的状况。
5.分析培养能力的功能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地理学习能力。由于现代地理教学已不是单纯地传
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发展
他们的智力。因此,在微观分析中要研究教材可能达到的能力培养目标,从
而保证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任何教学因子都具有发展学生相应的一项或多项地理学习能力的可能
性,因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就是在学习具体地理知识的活动中形成的。例
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这一教学因子,就可以发展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记
忆地名与空间位置的能力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各教
学因子所具有的这些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功能。也正因为没有了解教材
的培养能力的功能,所以教师很难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地理学习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理微观教材分析中才设立专项,用以
分析教材培养能力的功能。主要分析步骤如下:
(1)了解能力发展的基础。为了确定教材的培养能力的目标,必须了解该
教材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条件。因此,首先应分析各教学因子具有的可
能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项目及其层次。例如,在分析“气温分布”的三
个教学因子后,会发现它们具有发展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使用资料(包括地
图、图表、文字等)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地理推理能力、运用地理
术语进行地理表述的能力等等多种条件。这些能力依次分别属于地理认识、地理推理和地理实践等能力层次。通过这种分析,为进一步确定发展能力的
重点目标提供了条件。
(2)确定能力发展的重点。就是从各教学因子可能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的项目中,筛选并确定局部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过程。由
于局部教材都具有发展多种学习能力的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
时间所限,一般又只能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发展1—2 种学习能
力。因此就必须选出该教材重点培养学生哪些地理学习能力,以下简称重点
能力。在确定局部教材的重点能力时,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要有利于
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学习能力结构;其二是要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
水平。一般认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由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
理实践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所组成,所谓完善的地理学习能力结构就是指学
生在上述各种能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确定局部教材的重点能力
时,就应该从地理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出发,保证学生在各种能力方面都得
到适当发展。例如,通过分析“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材各教学因子的能力
发展条件,弄清了该教材具有发展学生识读地图和图表、使用资料进行分析
等等方面的诸多能力后,就要根据全部教材状况进一步分析。在本节教材以
前的教材内容中,发展学生识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条件比较充分,而促进学
生发展地理分析能力的条件比较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本节教材就应把
使用资料进行地理分析的能力作为重点能力。但是,如果在以前的教学中发
现很多学生还不会运用地理图表,那么为了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就应
将识读地理图表的能力确定为重点能力。
6.分析思想教育功能
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是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深入揭示其内在的思
想品德教育因素,以确定一课或一节等局部教材的思想教育重点内容的过
程。
为确定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首先要明确中学地理课的思想教育的重点
内容,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等。这些教育
内容在现代地理教育中有很多具体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口观、资源观和
环境观诸多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学习土地资源时,结合我国山地面积广、
平原面积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资源观
教育,就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具体体现。
其次,在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时,还要区别思想教育作用的不同表
现形式,以便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1)显露式。指那些教材本身就有明显教育作用,可直接用来进行思想教
育的。例如,关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是直接就可引起民
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材,属于显露式的思想教育材料。
(2)隐蔽式。指那些教材内容表面不具有思想教育作用,需要教师揭示其
内涵才能够进行思想教育的,例如,“地球的形状是三轴椭球体”这一知识,
表面上并不具有任何思想教育作用,但仔细想来,这里凝聚了人类漫长岁月
的艰苦认识过程(由“天圆地方”说,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到今天的卫星
测量)与智慧的结晶。教师如果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这一知识内涵的思想内
容,将是激励学生珍视知识、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材料。
(3)互补式。指那些几种教材内容相互结合后,才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
的。遇到这种教材,教师需要将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与“我国人口众多”两项知识内容,进
行不同的联系,就可产生不同的思想教育功能。(见图4)
进行为提高民族文化水平而
自觉努力学习的目的教育
进行珍惜资源、合理利
用资源的资源观教育
作为消费者作为智力资源
自然资源人均量低自然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人口众多
图4 互补式的思想教育方式
最后需要指出,在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是与知识教育、培养能力同步进行
的,也就是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在微观
分析中设立“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不是将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能
力培养过程割裂开来,而是为了保证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并
有利于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即知识教育、
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为教师深入了解局部教材的特点、
建立适宜的教学知识体系、明确局部教材的各项教育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方
法。通过微观分析,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具体教材,并且为设计、编写
教案和进行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本文标题:怎样分析和使用地理教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bengong/780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bengong/78057.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地理教学基本功:地理教材(17)
欢迎你对怎样分析和使用地理教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怎样分析和使用地理教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地理教学基本功
地理教学基本功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