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和定位问题,即指示目标的方向和方位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指南针、磁罗盘及陀螺等定位装置就是古老的定位方法。
192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测向系统的问世,宣告了无线电导航时代的到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军事的需要无线电导航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期间很快出现了30多种无线电导航系统。
1957年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在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中得到启示,提出了用卫星发射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想法,很快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
1959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提出研究NNSS(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并在1964年研制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出现,使导航系统进入了卫星导航的时代,该系统就是著名的子午仪系统。
1967年经美国政府批准该系统转为应用,并应用到海上钻井定位,海底电缆辅设,大地测量,资源调查等方面。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子午仪系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这个系统采用6颗卫星组成的导航网,卫星轨道低,因此受大气影响严重,使定位精度受到影响,而且,所给出信息只是二维的。
鉴于子午仪导航系统存在的问题,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着手研究导航卫星测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NAVSTAR/GPS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通常所说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该系统具有全球连续覆盖,导航定位精度高,速度快,抗干扰力强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地在全球应用。
需要指出,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和定位在概念上是有所不同的,所谓定位是指运动载体,如汽车上安装GPS信号接收机,然后实地测出接收天线所在的位置,这称为GPS定位,也称GPS动态定位。动态的意思是指定位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如果GPS接收机在测得运动载体实时位置的同时,还测得运动载体的速度,时间和方位等状态参数,进而可“引导”运动载体驶向预定的目标位置,这称为导航。由此可知,导航是一种广义的动态定位。
GPS是从军事方面发展起来的,出于军事目的,它提供两种服务即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精确定位服务PPS(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前者用于民用事业,后者为美国军方服务。美国政府为限制非军事用户和其它国家使用GPS的精度,分别在1991年和1994年实施了“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技术和“AS(Anti-spoofing)”技术,即“有选择可用性”技术和“反电子欺骗技术”。使SPS服务水平定位精度降低到100米,而在密码保护下的PPS服务精度提高到1米。
针对美国实施的“SA”技术,各国纷纷采用技术对策,出现了差分GPS即 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的概念在无线电导航领域早就被采用,差分GPS的提出,使差分技术提高到过去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采用差分GPS几乎可以完全消除“选择可用性”带来的误差。它利用某些地面发射站送出的已知精确位置的基准信号,将其与GPS的定位信号进行比较和修正。这样,通过建立基准通讯链方式,使GPS数据实现精确校正。目前利用差分技术可使定位精度超过单独使用PPS所得到精度。因此,美国比其它许多国家更快地将DGPS投入到实际使用中,目前其精度可达1cm,用它可监视地球和冰川的微小运动。
1997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向国内开放GPS,并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使用GPS无疑将会刺激本来正在迅速发展的GPS技术。今后,GPS这门新的空间技术将会很快步入社会的各个部门,如同Internet网一样成为信息的全球公用资源。
9.2.2 GPS的组成
GPS是建立在无线电定位系统,导航系统和定时系统基础上的空间导航系统。它以距离为基本观测量,通过同时对多颗卫星进行伪距离测量来计算接收机的位置。由于测距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故可实现动态测量。
GPS主要由空间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站组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如图9-2所示。
一、GPS卫星
GPS卫星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工作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卫星轨道面相对地球赤道面的倾角为55°,每个轨道平面配置3颗卫星,每隔一条轨道平面配备一颗备用卫星,轨道的平均高度约为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因此,在同一测站上,每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相同,只是每天提前几分钟。每颗卫星对地球的可见面积为地球总表面积的38%,每颗卫星每天约有5小时在地平线上。同时位于地平线上的卫星数目最少为4颗,最多为11颗。这样的空间配置,可保证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至少可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加上卫星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的影响,因此,GPS是一种全球,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导航定位系统。
二、地面监控系统
GPS的地面监控部分由5个监控站,3个注入站和1个主控站组成。
监控站是数据自动采集中心。它包括双频GPS接收机,高精度原子钟,传感器及计算设备,它主要为主控站提供各种观测数据。
主控站是系统管理和数据处理的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用监控站和本站提供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的星历,卫星钟差和大气延迟修正参数,提供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基准,并将这些数据传到注入站,调整卫星运行轨道,启动备用卫星等。
注入站将主控站推算出的卫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等控制指令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系统,并监测注入信息的正确性。
三、用户设备系统
用户设备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天线,计算设备和相关软件。
用户设备的核心是GPS接收机,以利用定位卫星提供信号来得到位置、时间、运动方向、速度等信息。
接收机按功能分为GPS导航接收机和GPS接收机两种。按接收信道方式分并行和串行接收机。并行接收机具有多个信道,每个信道跟踪一颗卫星,并解调各信道信号,串行方式接收机只有一个信道,利用内部切换逐步处理各个卫星信号。
GPS接收机种类很多,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功能大体可用图9-3来表示。
9.2.3 GPS的应用与发展
GPS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起源于军事的需要,目前也广泛用于民用事业中,而且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1.GPS在军事中的应用。很多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同军事需要密切相关。如果说无线电导航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对战争起了重要作用的话。那么GPS在海湾战争中更是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角色。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配备了大量GPS接收机,在难以用地貌地形定位的茫茫大沙漠中,实现了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同时利用GPS导航功能对轰炸机导航,使特种部队能正确空袭,空降和空运,使袭击目标正确,撤退及时,对战争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正是通过海湾战争,人们对GPS的认识有了“觉醒”,从而导致了这几年GPS的迅速发展。
2.GPS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已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GPS全球大地测量学。它将进一步服务于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天体力学等空间学科中。
3.GPS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很大潜力,尤其在动态监测方面。例如,利用GPS监测捕获水库工作情况,甚至可捕获大型建筑物的变形信息,以便采取措施。
4.海陆空交通运输导航将是GPS的最大市场。目前除大量船只依赖于GPS导航外,在航空业务方面,美国民航已全面接受利用GPS作为单一导航手段。在一些名牌汽车中,如德国“奔驰”、“保时捷”,法国“雷诺”,美国的“卡迪拉克”正在着手把GPS同蜂窝电话融合起来,用GPS导航,通过数字地图选定最佳路线,使公路负担均匀,降低运输成本。
5.GPS在农林领域中用处很广。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利用GPS接收机可不迷失方向;在森林防火中,护林员装备GPS系统,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和显示火灾准确位置、高程及火情,以便迅速扑灭火灾。在施肥中,根据土壤采样数据,用施肥模型软件,使施肥设备和拖拉机中GPS同步工作,可实现定位施肥技术。
在我国,自1988年引进第一套GPS接收机以来,其应用已经历了实验阶段,生产应用阶段,现已进入了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我国已有一定数量的测量型和导航型GPS接收机。1990年我国建立了GPS的B级网,它覆盖了全国大陆除西北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外的所有范围。1992年建立了国家GPS的A级网,该网已纳入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91)。
本文标题: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3S系统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gisjiao/1061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gisjiao/1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