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质学基础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质学基础 > 地槽--地台说

地槽--地台说

时间:2010-07-02 20:55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一节 地槽——地台说

  1859年,美国地质学者J.霍尔在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北部,发现受过强烈褶皱的古生代浅海相地层厚度达12km以上,它比此山脉以西同时代几乎没有褶皱的地层厚10—20倍,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霍尔认为,浅海相沉积的厚度是如此之大,它必然是边沉降边沉积形成的。因此得出结论:这些褶皱山脉曾经是地壳上巨大的拗陷。1873年,J.丹纳把这种拗陷及其产物称为地槽。后来前苏联A.Д.阿尔汉格列斯基认为狭义的地槽是不存在的,下降的拗陷(称地向斜)和上升的隆起(称地背斜)是交替出现的,因此把地槽的概念扩大,称为地槽区。1935年,W.H.史蒂勒把位于大陆稳定地块和大洋稳定地块之间的地槽,称正地槽。随后,他又把正地槽分为优地槽(eugeosyncline)和冒地槽(miogeosyncline)。1951年,M.凯伊对地槽问题进行了总结,把有大量火山碎屑沉积物的地槽称为优地槽(“优”是希腊语“真正的”意思),优地槽是深成造山活动的场所;把位于大陆架上的没有火山活动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地槽,称为冒地槽(冒是“较次的”意思)。

  1885年,E.修斯提出在地壳上存在一些稳定地区,其上的沉积层十分平缓,地貌也非常平坦,他把这种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发生褶皱变形的地区,称为地台。后来前苏联学者在研究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地质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地层厚度小而产状平缓,地壳运动以整体上升下降为主,乃命名为俄罗斯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于是地台这个名词,就广泛传播开了。随后,人们发现地台本身也有相对上升的地方(称台背斜)和下降的地方(称台向斜),所以把地台的概念加以扩大,称为地台区。

  1900年,法国E.奥格在其著作《地槽和大陆块》中,明确地把地槽和地台统一起来,作为地壳上的两个基本构造单元。自此以后,地槽和地台理论就作为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学说形成和发展起来,称为地槽地台说,简称槽台说。

  槽台说形成后,从19世纪末至近代,在大地构造学说中一直占统治地位。它的形成是以大陆壳的地质构造为基础。大地构造学说的争论焦点之一是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论又称固定论,主张大陆自形成以来,其位置不变,从未经过水平运移,所以又称为大陆固定论或大洋永恒论。与此说相对立的是水平论,又称活动论,主张在地壳历史演变过程中,大陆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发生过比较显著的水平移动。槽台说便是固定论的重要代表。

  一、地槽区

  地槽区代表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如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亚欧之间的乌拉尔山脉、横贯欧亚大陆呈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我国的天山、秦岭、祁连山等山脉,都是世界著名的地槽区。地槽区呈狭长带状,宽可数百千米,长可达数千千米。

  (一)地槽区的发展过程

  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下降运动为主,但伴随着次一级的上升运动;第二阶段以上升运动为主,但伴随着次一级的下降运动。

  1.下降阶段 整个地槽区以下降运动为主,下降速度快、幅度大。但从地槽区横剖面来看,其运动方向、速度和幅度并不均衡。两侧是稳定的地台区,中间是地槽区,但其中有的地方拗陷较深,沉积的厚度较大,称为地向斜;有的地方相对隆起,沉积厚度较小甚至缺失一部分沉积,称为地背斜。所以说,地槽区是由地向斜和地背斜相间排列组成的狭长地带。

  在下降初期阶段,从相邻地台或地背斜剥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迅速堆积在地向斜中,并时常伴随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在下降占优势阶段,海水面积扩大,有些地背斜也被海水覆盖,广泛地沉积了碳酸盐岩。

  2.上升阶段 整个地槽区以上升运动为主,又称回返阶段。但上升初期阶段一般是从个别最活动的地向斜部分开始,称为局部回返;地向斜上升隆起后称为中央隆起,中央隆起两侧相对发生拗陷,称为山前或边缘拗陷。在上升过程中,在狭长空间形成的巨厚岩层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挤压,因而产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同时岩浆乘虚侵入,形成庞大的岩基。这时中央隆起变成新的剥蚀区,而边缘拗陷变成新的沉积区,接受从中央隆起剥蚀下来的碎屑物质。

  在上升后期阶段,各个地向斜都上升隆起,连同在边缘拗陷中的碎屑沉积也一起发生褶皱,这时在两个相邻的中央隆起之间,即相当于原来地背斜的地方,形成新的拗陷区,称为山间拗陷;在地槽区两侧的中央隆起和地台之间所形成的新拗陷区,称为前缘拗陷。这时山间拗陷和前缘拗陷形成新的沉积区,接受正在迅速隆起过程中剥蚀下来的大量粗碎屑物质。在这些拗陷中,有时有一部分海水残留下来,形成潟湖。

  最后,地槽区的各个部分先后隆起,这种现象称为普遍回返。这时,岩层强烈褶皱隆起,海水完全退出,地槽区变成了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称为褶皱带。从地槽区下降,经过回返隆起成为褶皱带,这样一个完整的构造发育过程,称为一个构造旋回。一个构造旋回大约要经历几千万年到1亿多年。

概括起来,地槽区的升降运动有如下特点:一是升降幅度很大,可达一两万米;其次是升降速度相对较快,但按年平均计仍是微不足道,一般也只有一或数毫米;三是升降差异性明显,从地槽区横断面来看,升降幅度、速度很不均一,所以沉积物的厚度和岩相,其横向变化很大。
  本文标题:地槽--地台说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hi/1513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hi/15133.html

顶一下
(9)
75%
踩一下
(3)
25%
-------
欢迎你对地槽--地台说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槽--地台说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