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导论 > 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

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

时间:2010-10-03 15:4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4.2不同圈层的物质交换

     

    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有多种方式,最主要的是地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元素的迁移过程。

    (1)地壳-地幔物质循环

    地球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是与板块运动分不开的,沿地幔热柱上升的玄武岩熔浆从大洋中脊涌出并冷却形成的洋壳,并在海沟处因俯冲作用被插入大陆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在地幔软流圈被加热并熔融,与地幔物质混合后重新加入地幔的对流循环。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五章1.4节中详细介绍。

    岩浆-射气作用引起的地幔-地壳-水-大气的物质交换,幔源岩浆上升到地壳浅部或溢出地表并伴随气水的喷射,使地幔物质向地壳、水圈和大气圈迁移。另一方面,岩石在地壳内部也可以因地壳运动或放射性聚热而熔融,转变为岩浆,导致地壳内部的物质分异。

    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上升到地表后,受风化作用而溶解、破碎呈溶液、碎屑,被水流、风搬运到湖泊、海洋沉积下来,随着地壳的下沉,在地壳深部压实形成岩石,或者随着洋壳俯冲到地幔软流圈加热熔融,重新加入地幔的对流循环(图4-9)。

     

 

    上述各种地质作用都引起壳-幔之间物质与元素的大规模的迁移和重新分配。

    (2)海底热泉

    海底存在许多因大洋中脊扩张而形成的裂隙,冰冷的海水沿裂隙下渗到几公里深处。当下渗海水遇到热的玄武岩时就会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富含从玄武岩中溶解的矿物质和气体的热泉从海底涌出。这已为各大洋中脊观察到的热泉口所证实,热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裂谷地带以摄氏十几度的泉水从裂隙流出;另一种以350℃±的高温从海底热泉口喷出,在喷口周围沉积了大量硫化物矿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在方圆数千米的热泉口周围温水中生活着有蠕虫类、蛤、蟹等组成生物群落,它们以细菌类为食,而这些细菌类却以热泉水中的硫化物、二氧化硫及氧中吸收能量(见第五章图5-21)。
  本文标题: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8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不同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