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杂谈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地理杂谈 > 全球变暖知识入门

全球变暖知识入门

时间:2014-07-07 09:5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自然界万物包括气候都在变化,这是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动植物物种已经能够适应这种渐变,这是另一条自然法则。然而,在过去约20年里,气候变化的速度史无前例。人类是一个独特的物种: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在自然界之外,因为我们的行为能显著地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而且这些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物种来说,并非总是有益的。

  始于200年前的西方工业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的科技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造成了自然界的改变,变化的速度之快及强度之大使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无法适应,让我们看一下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之前,几千年来,地球的大气层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太阳辐射(太阳能)穿过大气层这层包围地球的薄层,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气体吸收了一些能量,这些能量使地球温暖而适宜居住。地球的大气层作为一种温室,利用一些太阳能来温暖地球,使地球上人类的存在成为可能,剩余的太阳能返回太空。因此,正如我们所知的,适量的热量能够维持生命。

  然而,工业革命时,人类大量并递增地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已经破坏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当工厂,家庭,汽车,发电站等场所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其他气体被排到大气中,吸收更多的太阳能。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到充足的二氧化碳会引起严重的全球变暖,打乱原来的平衡。

  然而破坏并不会立即产生,气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但在过去的60到70年里,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在过去的20年,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甚至还在继续变快。全球变暖正以明显的速度不断加强,就要达到不能后退的地步了,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两大温室气体的含量比过去的650000年这两大气体含量更多。

  迄今,地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了0.6℃。然而,地球上各部分的变暖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极地部位变暖比较严重,这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陆地和水吸收大部分到达的太阳能,而冰层把大部分太阳能反射回太空。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大气变暖,结果雪和冰越来越少,融化得越来越快,于是形成了一个循环:随着雪和冰的融化,海洋和陆地吸收越来越多的热量,使得雪和冰融化得更多。在北极,这个过程最近加快了,速度达到了过去几十年的10到15倍,大量的北极冰层被破坏,更加快了循环的过程,导致海平面上升。

  此刻,让我们看另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我们发现自然界事物间存在着大量而复杂的相互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这种相互关联性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北极,使之变暖。生活在最北部地区的人现在正遭受冰雪融化的严重后果。在一些地区,房屋和道路建造在永久冻土上,这些冻土是冷冻了几千年的土地,但现在有报道说房屋塌了,因为那些冻土融化了,一些道路在一年里的某些时段已经不能通行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普遍的人为制造的温室气体,大气中甲烷要少很多,但它引起的温室破坏却要比二氧化碳强很多——大约强20到25倍。二氧化碳和甲烷都被固定在永久冻土中,随着冻土融化,这些气体大量地被释放出来,更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另外,北部气候变暖导致冬天缩短,人们猎取北极熊,海豹,海象,驯鹿和北美驯鹿的时间就更少。这些动物为他们提供食物,衣服和其他生产资料,其中一些动物以及生活在北部的人赖以生存的鱼类,正迁向仍然寒冷的适于他们生存的更北的区域。一些动物甚至快要灭绝了,北极熊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将冰作为猎食的场所,随着海洋里冰数量的减少,北极熊必须挣扎着到达不断减少的冰块上。许多北极熊由于爬不到冰面上而溺水而死。因此,对于在北部生活的人们来说,北极熊之类的动物变得越来越稀罕了。

  由于大量的雪和冰面的融化,海平面正在不断升高。这导致了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洪水剧烈而频繁地泛滥。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人们纷纷移居到澳大利亚等其他一些地区。根据预测,海平面大幅度地上升会使荷兰等地势低的国家和某些沿海城市如:上海、加尔各答、曼谷、雅加达、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海水所淹没。
  本文标题:全球变暖知识入门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tan/11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tan/113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杂谈:全球变暖知识(1)
欢迎你对全球变暖知识入门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全球变暖知识入门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