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教育的发展趋势
IT应用于教育,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在200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倡导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之后轰轰烈烈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课程的功能,各学科“课标”都提出有关IT教育的重大课题。北师大何克抗先生作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的著作流传很广,观点也颇受欢迎。他认为IT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阶段;(2)计算机辅助学习(CAI)阶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FC)阶段。
在我国,这一阶段正好与新课改同步,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设施,尤其是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给IT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二、IT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对IT整合的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但大体上分为两种:(1)广义的整合,是把IT的所有功能共同服务于所有课程,以改变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整个体系,这通常是课程专家所持的“大整合论”;(二)狭义的整合,是把IT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就等于IT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线教师比较认同的“小整合论”。
面向21世纪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我国高等院校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何克抗先生借鉴美国教育部2000年有关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概念的论述,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IT与学科课程整合(小整合)的内涵是:“利用现代IT手段,通过IT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三、IT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其一,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GIS的章节和GIS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网络资源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的。勿容置疑,这些理念具有研究的前瞻性,对于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来说具有超前性。在计算机推广之初,就要求触动我国多少年来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结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不现实。所以,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别是“扩招”导致生源的新变化,我觉得实施“整合”计划,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应该分步骤、分层次推进。
其二,在教学中IT技能高,整合水平不一定高。实际上,如果让学生利用常用软件进行探究、创作和问题解决,并不表明其整合程度不如使用Internet的整合程度。衡量整合的“度”的标准,应该是IT融入课程的有效性和不可或缺的程度,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其三,CAI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主要作为教师教的工具,适合面向大班的演示型教学,也就是应用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整合”是在CAI和CAL的基础上发展的,多媒体应用的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达到整合的目的。虽然现在提倡自主探究和网络教学,但在使用它们之前,我们要思考这些方法或手段能不能代替。真正的好方法应该应用于平常教学中,平常的才是最重要的。既然CAI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地学生学,因而CAI没有什么错,“整合”也不排斥CAI。
本文标题:对IT与地理新课程整合的理性思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40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