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3)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3)

时间:2011-01-17 12:2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3 滑坡灾难发生时的躲避措施
  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发生在甘肃省东乡县的著名的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发生时,紧抱住滑坡体上的一棵大树而得生。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如群测群防站或县、市、地区及省政府,均设有“国土资源局”。该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当此项责任。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并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漫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线工程(如水库、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发电厂、通讯设备、干线渠道等)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或第三次灾害的发生,如火灾、洪水等。注意调查滑坡是否有间歇性活动特点,尽可能确定其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和时间。如果必要的话(需经有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论证),应迅速设立观测点(站)或观测网,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地理
2.4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A.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外围的地下水;
  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
  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A.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B.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C.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3  结论
1、降雨、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当有大暴雨或是地震时,要加强观测滑坡,及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滑坡有同时性和滞后性的特征,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
3、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都可以降低滑坡频率的发生。


  本文标题: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234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2344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