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3)

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3)

时间:2011-01-17 12:09 来源:地理教师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包罗万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就要求教师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即学生能见到、能感受到的地理现象,这样在交流中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不同区域内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如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以往的学习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上课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2)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3)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从淄博→太原→哈尔滨→苏杭地区→桂林→海南旅游,深化气候问题:提问:①如果二月末你顺着这条路线旅游,你的着装应有什么变化?②如果以上六地进行房屋设计招标,你能帮助设计吗?为什么?③沿这一条线路旅游,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④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4)沿这条旅游路线人们的吃、穿、住、行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5)你在旅游途中,发现土壤有什么变化?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地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就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造成的。南北方各自区域内,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吃、穿、住、行、植被和土壤。

4.重视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节课后,www.dljs.net教师都能寻找到不足,课后反思对于教师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寻找教学中的不足,努力去提高与完善;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样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也才更有利于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可以这样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成长档案”。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才能不断地进步。

三、强化师生互动,营造开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

1.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把学生定位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给学生充足的、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1)就地理新教材而言,在内容的编排上大大增加了一些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如讲“世界宗教”和“聚落”两部分内容时,课前我安排同学们通过借阅、查找有关图书、资料或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的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的资料、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和有关城乡景观差异的图片及数据资料。课堂上,我首先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相互交流、补充,然后让学生结合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并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结合地图展示、说明自己搜集的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聚落景观图片,辨别分析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这样,既切实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赋予了学生充裕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有效的确保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在课堂上提出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不要孤立地理解问题,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会有几种原因造成的,要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如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而有“专家”说气候变暖导致海洋表面蒸发增大,并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简明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必要时,教师要做拓宽、延伸。

(3)教师还应提倡学生多思多想,鼓励创新。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对学生学习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要多设计多样答案,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如“从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根据当地的环境、资源特点,你认为新疆经济的未来之路应当如何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两大特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突破常规,多角度、多思路地分析地理事象。进而还可请学生由远及近地讨论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应如何充分利用优势,摆脱制约因素,促进家乡的繁荣与发展。

2.教师作“导演”,学生当“演员”,让学生走上讲台“唱主角”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当导演,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活动,演好每一场“戏”。在活动中,教师要满怀情感和希望,认真倾听,适时辅导,在学生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当好裁判,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本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切实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这样做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切实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不同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不尽相同。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大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赋予学生“体验自我”“走向成功”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切实激活课堂。如在“中东地区”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中东地区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等有关问题,我让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主题,通过查阅有关报刊、资料或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材料,将它们整理成文稿的形式或制作成计算机演示文稿,让学生轮流登上讲台分析、演讲。学生讲完后,教师进行归结、评析,并引导同学们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从而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换位”,强化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案例特征与现实状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作为教师始终要记住的一个原则是:我们是戏的导演,学生才是戏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自觉学习,在愉快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本文标题: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234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23435.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