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地图教学六法

地图教学六法

时间:2011-01-09 17:2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读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到以图知地的目的,其中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人在教学中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②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③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二、划

  一幅地图,为使其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往往有着较多的地理事物,但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讲,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是需要划出的重要信息,如“我国能源”中的几幅图,教师让学生只划出较为重要的名称并掌握其位置即可。

三、描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如河流、交通线、分界线(区域、大洲、国家、省份界线)、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等盖度线、等压线等)和分布区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水田旱田分界线、温度带界线、干湿地区界线、三级阶梯界线)等。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

四、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如高中(地理)上册中的运动示意图(地球运动示意图、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分布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板块分布示意图、全球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等)和其它一些示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度。

五、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①第一层 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形去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和高寒农牧业的形成,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

六、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过程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东亚季风气候图)教学中,可将留转化为下表。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又如寒暖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可转化为下面两幅图。

季节

气压

风向

性质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温暖湿润

 图1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本文标题:地图教学六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228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228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图教学六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图教学六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