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时间:2021-05-15 19:0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知识点

  •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α = 90° - | β - γ |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当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图1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

 


例题

11、如下图所示,M位于某条经线上,L1和L2为二至日(夏至、冬至)正午太阳光线,虚线垂直于地面。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 )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A. 3°S~3°N

B. 6°N~17.5°N

C. 3°S~17.5°S或3°N~17.5°N

D. 17.5°S~23.5°S或17.5°N~23.5°N

答案:A

精讲精析:(1)分析M点的大致纬度范围。①由题干可知,M点位于某条经线,因此图中的圆弧形实线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②冬至和夏至,正午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而M恰好位于这两条太阳直射光线之间,因此可以确定,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

(2)计算角α和β。①图中的α和β是太阳光线、垂线的夹角,并不是太阳高度角;②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角,恰好与图中的α或β“互余”,即L1的太阳高度角(L1)=90°-α,L2太阳高度角(L2)=90°-β;③因此,α=90°-L1,β=90°-L2,则|α-β|=|L1-L2|,即夏至和冬至M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

(3)计算M的范围。①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假设L1表示夏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1=90°-|M-23.5°N|,L2表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则L2=90°-|M-23.5°S|,则L1-L2=|M-23.5°N|-|M-23.5°S|,M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即M<23.5°,去掉绝对值号,即L1-L2=-2M;③由题干可知,|α-β|<6°,而|α-β|=|L1-L2|,因此|-2M|<6°,因此M<3°;④同理,假设L1为冬至时的太阳高度角,L2为夏至,结果依然是M<3°。因此,M点位于南北纬3°之间,即纬度范围为3°S~3°N,选项A正确。


总结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夏至冬至正午太阳光线的位置,初步判断M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②根据太阳高度角与α(或β)的关系,推导出α和β的公式;③假设此时为夏至(或冬至),结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列出L1和L2的计算公式(含有M),并根据|α-β|<6°、|α-β|=|L1-L2|,计算得出M的纬度范围(M<3°)。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移动规律为:

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为: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为: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9150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9150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