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时间:2019-02-16 11: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 与地球相比,M星球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 对M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闪即逝的流星    B. 夜空明显移动的行星

C. 拖着长尾的彗星    D. 会自己发光的恒星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生命存在条件为: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M星球在地球轨道内侧,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利于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不利于生命生存。选C正确。

【2题详解】

M星球绕太阳运动是太阳系的行星,在夜空有明显移动;不是流星和彗星,不会发光不是恒星。选B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下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发生在(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太阳内部

4.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    

A. 7年    B. 9年    C. 11年    D. 17年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①是光球层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选B正确。

【4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选C正确。

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5. 图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    )

A. I地    B. F地

C. G地    D. H地

6. 图中Ⅰ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 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 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 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I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最多;F地、G地虽然纬度不高,但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不如I地多;H地海拔不如I地高,阴雨天比I多,太阳辐射量不如I多。选A正确。

【6题详解】

I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C正确;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A正确;与距离太阳远近无关,B错;I是高原气候,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D正确。选B正确。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

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地势: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

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7.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

A. 回到M点    B. 在M点正西方

C. 在M点正东方    D. 在M点东南方

8. 若一架飞机从O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P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 一直向东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纬度越高纬线越短;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 则其最终位置在M点正东方。选C正确。

【8题详解】

球面上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大圆的劣弧;OP在同一纬线上,所以通过OP间最短距离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选D正确。

【点睛】由于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表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不是连接两点的直线距离,而是经过这两点所在的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不超过半圆弧)长度。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走法:

1、若两点在赤道上,则两点间最短航线应是沿着赤道朝两点间的劣弧方向运动,即向东或向西。
2、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最短航线应是沿着经线朝两点间的劣弧方向运动,即向北或向南。
3、若两地的经度差等于180,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极点。
①同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

②同在南半球,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考虑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确定最短航线。
4、若两地的经度差不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 
①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

②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10. 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

A. 赤道    B. 南纬60°    C. 北纬30°    D. 北纬60°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天空,说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太阳的视运动方向相同,即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选B正确。

【10题详解】

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天空,说明飞机在北半球;由于飞机在低空飞行,可以近似地认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大约就是地球在该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任一纬度线速度=赤道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 60°N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选D正确。

【点睛】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下图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1. 该纬线的纬度范围是:(    

A. 0°~23°26′    B. 23°26′~66°34′

C. 66°34′~90°    D. 30°~60°

12. 该日M点的昼长为:(    

A. 3小时    B. 6小时    C. 15小时    D. 18小时

13. 一年中N点在该纬线上向东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射点在北移    B. 公转速度变快

C. 岳阳气温渐低    D. 岳阳日出逐日推迟

【答案】11. C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则O点位于极圈以内;该纬线的纬度范围66°34′~90°。选C正确。

【12题详解】

已知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即MN所跨的昼半球弧长为90°,该纬度的昼长90°/15°=6小时。选B正确。

【13题详解】

图示该纬度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而N为昏线与纬线的交点,若一年中N点在该纬线上向东移时,即该纬线昼长变长时,太阳直射在向北移动,A正确;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最慢在1月初,此时公转速度可能在变慢,B错;岳阳气温渐升高,C错;岳阳日出逐日提早,D错。选A正确。

【点睛】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昼半球弧长/15°=该纬度的昼长时数。

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4.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丁    D. 乙、丁

15.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A. 6时    B. 15时

C. 18时    D. 21时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甲的昼长与丁昼长之和为24小时,说明甲丁两地纬度相同但半球不同。选C正确。

【15题详解】

丁地昼长6小时,由此可算出丁的日落时间=12+昼长/2=15时。选B正确。

【点睛】在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在同一条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即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昼长=(日落地方时-12)×2 方法

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6. 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 7月8日12时    B. 7月7日24时

C. 7月8日6时    D. 7月8日16时

17. 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7月8日15时    B. 7月8日14时

C. 7月8日20时    D. 7月7日14时

18. 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 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答案】16. C    17. B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经线间距是45º,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经度是0 º,B是45 º W;出阴影与非阴影是两个不同日期,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0:00是90 º W,A的区时是7月8日6时。选C正确。

【17题详解】

90 º W是0:00,北京在120 º E,是7月8日14时。选B正确。

【18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A大于B点大于C点。选C正确。

下图中的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9.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丁、甲、丙

C. 丙、甲、丁、乙    D. 丁、丙、乙、甲

20.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 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 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 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答案】19. B    20.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判读。甲地太阳光线都从北射入,且没有直射现象,甲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丙地太阳光线都从南射入,没有直射现象,丙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二分二至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比丙地大,说明甲地纬度低;乙地①③相等,一南一北,②地太阳直射,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丁地②③阳光南射入,①太阳直射,说明丁地位于北回归线;所以纬度由低到高为:乙、丁、甲、丙,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图示经度,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错;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B正确;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C正确;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19题详解】

甲地太阳光线都从北射入,且没有直射现象,甲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丙地太阳光线都从南射入,没有直射现象,丙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二分二至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比丙地大,说明甲地纬度低;乙地①③相等,一南一北,②地太阳直射,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丁地②③阳光南射入,①太阳直射,说明丁地位于北回归线;所以纬度由低到高为:乙、丁、甲、丙,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选B正确。

【20题详解】

甲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乙地位于赤道,丙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丁地位于北回归线;结合图示经度,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错;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B正确;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C正确;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D正确。选A正确。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21.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2. 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90º- 当地纬度 ± 直射点纬度,由此可算出第一次太阳直射10ºN,该地昼长夜短;第二次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昼夜平分;第三次太阳直射10ºS,该地昼短夜长;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选D正确。

【22题详解】

第一次太阳直射10ºN,第二次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太阳直射10ºS,三次测量中昼长渐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说明第二次经历了秋分日。选C正确。

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日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3. 以下关于A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中国东北    B. 夏至日昼长超过16小时

C. 位于青藏高原    D. 冬至日北京时间18:16日落

24.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的是(    )

A. 惊蛰到立夏    B. 立夏到小暑

C. 白露到立冬    D. 立冬到小寒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说明该地正午时刻较北京时间晚了2:08,可算出该地经度88ºE,该地在我国西部,但不能确定在青藏高原,A、C错;冬至日升国旗时看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10:00,当地7:52,可算出该地冬至日昼长=24-2*日出时间=8:16,夏至日昼长应小于16小时,B错;由冬至日昼长可算出该地日落时间16:08,相当于北京时间18:16日落。选D正确。

【24题详解】

影子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说明太阳光线由北向南移动;惊蛰到立夏太阳直射点是由南向北移动,A错;立夏到小暑太阳直射点是先由南向北再向南移动,B错;白露到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C正确;立冬到小寒虽然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动,D错。选C正确。

【点睛】正午时刻,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候,物体影子最短;当地正午时间是地方时12:00,由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可算出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得出当地的经度。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5. 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 ②层是软流层    D. 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26.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 莫霍界面附近    B. 上、下地幔之间(    )

C.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 内、外核之间

【答案】25. B    26.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圏层及地震波变化特征。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厚,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大洋地壳是单层结构;岩石圏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经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直到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所以在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达到最快。

【25题详解】

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厚,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软流层是在莫霍面以下,不是②层;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选B正确。

【26题详解】

经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直到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所以在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达到最快。选C正确。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7.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8.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7. D    28.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圏联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圏三大圏层,A联系了BCD三大圏层,是生物圏;C在最下层是岩石圏,B在岩石圈以上,大气圏以下是水圈。生物圏与其它圈层交互的,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圏的上部及几乎整个水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生物圈有生命活动,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27题详解】

生物圏联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圏三大圏层,A联系了BCD三大圏层,是生物圏;C在最下层是岩石圏,B在岩石圈以上,大气圏以下是水圈。选D正确。

【28题详解】

不同于其它圏层,A是生物圏,生物圏与其它圈层交互的,不是单独的,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圏的上部及几乎整个水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①错②正确;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其厚度不是300米的独立空间,③错。生物圈有生命活动,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选D正确。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9.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    )

A. I层    B. II层

C. III层    D. III层以上

【答案】29. B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23,①错;在底层对流层大气是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的,在平流层随着海拔升高,温度又升高,③④错②正确。选B正确。

【30题详解】

I层大气是对流层,这一层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旺盛,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多发。选A正确。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32. 与人们通常所称大气“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相关的主要过程有(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33.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34.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答案】31. C    32. C    33. C    34. D

【解析】

【31题详解】

①是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A错;②是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6%,B错;③是地面辐射,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正确;④是大气的逆辐射,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增强,D错。选C正确。

【32题详解】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温室气体过多,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③的热,使大气增温明显;同时过多的温室气体产生的大气逆辐射④强,保温作用强。选C正确。

【33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气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产生的红外线,而使大气增温。选C正确。

【34题详解】

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②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大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强,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昼夜温差小。选D正确。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36.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②→①    B. ③→④    C. ①→④    D. ③→②

【答案】35. A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图示同一平面上,所以②>③、②>①、③>④、④>①。选A正确。

【36题详解】

图示近地面②处空气遇冷下沉①→②,③处空气受热上升③→④;在近地面形成气压场②>③,在高空形成气压场④>①;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④→①、②→③。选B正确。

【点睛】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同一竖直面上,近地面气压值大于其高空气压值。

地面遇冷,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7.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约建造成本    B. 雨季及时排水

C. 充分利用太阳能    D. 利于空气流动

38.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答案】37. C    38. B

【解析】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及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增强甲室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冬季的白天,房间甲透光率高,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为下沉气流;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37题详解】

窗户设计成倾斜用料多了,建设成本更大,A错;北方降水少,B错;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增强甲室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C正确;窗子阻隔了空气不利于空气流动,D错。选C正确。

【38题详解】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透光率高,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为下沉气流;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选B正确。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根据以下四幅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9. 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0. ②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39. C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由图示可以看出图③压差最大,风力最大。选C正确。

【40题详解】

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北风。选A正确。

下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41. 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

A. 20hPa    B. 22.5hPa

C. 27hPa    D. 28hPa

42. 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

A. 重庆蒸发旺盛

B. 北京风力强劲

C. 哈尔滨盛行偏西风

D. 广州阴雨连绵

43. 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41. C    42. C    43. A

【解析】

【41题详解】

图示等压线压差是2.5 hPa,甲的气压值是1022.5-1025 hPa,乙的气压值997.5-1000 hPa,两地的压差可能是22.5-27.5 hPa。选C正确。

【42题详解】

图示重庆处在低压槽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温度低、蒸发弱;北京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哈尔滨处在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西南风;广州受高压外围气流影响,等压线稀疏,天气多晴朗。选C正确。

【43题详解】

甲地处高压中心,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相比甲地,乙丙丁三地地处低压中心,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选A正确。

【点睛】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44.某城市钢铁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源较多,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如下图)。从地形的角度,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比夜间严重

B. 一年中该城市晴天的日子很多

C. 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晚上较白天严重

D. 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全天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示地区为谷地地形,由于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谷底谷吹向山顶,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底称山风;工业区在谷底,住宅区在山坡上部,白天受谷风影响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比夜间严重,A正确、C、D错;夜间谷底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B错。选A正确。

第II卷

45.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②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

(2)一年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排序是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排序是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①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    (1). (150°E,23°26′S)    (2). 43°08′    (3). 10小时     (4). ④<①=②=③    (5).④<①<②<③    (6). 16    (7). 12    (8). 23    (9). 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由自转方向可知图示是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23°26′S;图示晨昏线与150°E相切,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就是150°E。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 当地纬度 ± 直射点纬度,可算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排序。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时间早,四地全部进入新一天,最西边点是0:00时。

【详解】(1)由自转方向可知图示是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图示晨昏线与150°E相切,即12:00在150°E,太阳直射的经线就是150°E。①在北回归线上,由公式可算出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是=90°- 当地纬度 - 直射点纬度=43°08′;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相同,由图示可知②地所在纬线日出时间是7:00,可算出②地的昼长=24-2*日出时间=10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90°- 当地纬度 ± 直射点纬度,由此可算出,①②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是47°,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差是38.5°,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排序是④<①=②=③。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所以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排序是④<①<②<③。

(3)图示150°E 是12:00,①②③④四地中最西边是②,当②地是0:00时四地全部进入新一天,此时②是8:00,所以至少需要再过16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此时是12月22日,①地是10:00,当②地是0:00时四地全部进入新一天,届时①地的地方时是12月23日2时。

4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该图表示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

(3)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d的特征是______。

(4)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近地面    (2).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 北    (4). 地转偏向力向下偏    (5).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6). 与风向反向    (7). B    (8).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风由于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受地球自转影响风向向右偏。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与风向反向。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详解】(1)图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表示的是近地面风向;高空风不受摩擦力影响,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

(2)图示地转偏向力是b,受地球自转影响向右偏是北半球。

(3)图中a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与风向反向,表示摩擦力。

(4)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B地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


  本文标题: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1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12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