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3)

时间:2019-01-15 19:2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关注体验,以实例同化践行“实践力”
  地理实践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学习和生活都是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学习中的观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等切身体验,都隐含着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这也是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在高考地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有真实的自然环境演变事例和因地制宜的人类活动案例,为评价核心素养构建平台。试题中融入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例3。
  例3(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第1~3题)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5为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该题取材于真实的地理存在,以“贝壳堤”的空间变化为实境,引领学生进行生活情景和知识背景的迁移,再现地理知识的自然状态,联想波涛拍岸的真实情境,彰显探究活动的魅力。该题既是对知识较高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典型案例。设计高考地理试题,虽然问题情境可以是学生陌生的环境背景和生产生活场景,但问题的思考点应该距学生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很近,是上通“天理”、下接“地气”的问题。所谓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或历史上存在或现实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试题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对地理实例的同化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形成的。对学生而言,理论是灰色的,而事实却是五彩缤纷的,需要命题者从生活碎片和生产板块、文本活动与户外游玩中,提炼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有用素材,为学生打开丰富和优化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思想窗口。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应该百花齐放,各有新说,模式林立,考法纷呈,包括自然演变、工程建设、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通过野外考察和调查的情境设置、模拟实验的问题创设等方式,考查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和计划的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命制实践类试题,要有情、有境、有真理,要有料、有趣、有品位。此题中“贝类生物——贝壳堤——海水运动——海岸进退”等试题动态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情境化是试题创编的第一要务,每道题都蕴含着多种问题情境,要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感受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的鲜活的、有用的地理。
  高考地理试题,知识技能在书本之内,背景信息在书本之外。地理实践力就是要强化学科理论与实际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过程,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提升理性认识,建立起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之间的合理关切,拉近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感悟、欣赏与价值判断的变化。一道题所展示的地理实践对象虽然是沧海一粟,波澜不惊,但在学生的视野和脑海里也会波涛汹涌,浪漫无穷,激励学生在大千世界中捡拾“珍珠”、窥探“风景”、欣赏“万物”、亲近“朋友”。
  本文标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6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67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
欢迎你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