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9-01-15 12: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读下表火星与地球的对比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 有关火星上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    B. 自转线速度比地球大

C. 密度比地球大    D. 大气层浓密

2. 当火星的赤道与公转轨道交角变为25º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变大

B. 火星上的极昼范围将变大

C. 火星上的昼夜更替周期(太阳日)将变大

D. 火星上的昼夜更替周期(太阳日)将变小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火星与太阳的距离远于日地距离,地表平均气温比地球低,A正确;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近,但是火星的赤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B错误;由质量与体积的对比可知,火星的质量除以体积小于1,比地球小,C错误;火星的体积质量均小于地球,引力较小,大气层较稀薄,D错误。

【2题详解】

当火星的赤道与公转轨道交角变为25º,即比原来的24°增大,则火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变小,A错误;火星上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B正确;此夹角的变化不影响火星的昼夜更替周期,故C、D错误。

2016年6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 太阳耀斑爆发    B. 太阳爆炸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太阳辐射减弱

4.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无线短波通讯中断    B. 信鸽丢失

C. 指南针失灵    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A对。太阳没有爆炸,B对。太阳辐射稳定,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变化,C、D错。

【4题详解】

该“喷嚏”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暴发,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导致飞机与指挥中心失联,A、B包括。可能引起磁暴现象,导致指南针失灵,C包括。海底通迅是光纤或光缆,不受太阳活动影响,不会信号中断,D不包括,选D。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市)(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公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地震发生时,华盛顿(77°W)的区时是()

A. 8日8时19分    B. 9日10时19分

C. 8日8时11分    D. 9日10时27分

6. 地震发生时,地球上处于8月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9    B. 8/9

C. 1/18    D. 17/18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华盛顿位于西五区,二者相差13个时区,因此区时相差13小时。西时区区时晚于东时区区时,早加晚减,因此华盛顿(77°W)的区时是8日8时19分,故A正确。

【6题详解】

将全球划分在两个时区的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可知,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位于160°W附近,因此地球上处于8月8日的范围应从160°W向东至180°,共340°个经度,约占全球的17/18,故D正确。

【点睛】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017年全国两会于3月2日~15日在北京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7. 两会期间,地球绕日运动速度()

A. 加快    B. 变慢

C.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8. 此时太阳直射点()

A. 北半球,向北运动    B. 南半球,向北运动

C. 北半球,向南运动    D. 南半球,向南运动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全国两会于3月2日~15日在北京召开,结合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两会期间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8题详解】

结合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可知,此时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9.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 赤道上昼夜平分

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10. 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图示,当晨昏线处于CD处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结合太阳光线的来向可知,北极圈及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A错误;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B错误;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C正确;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D错误。故答案选C项。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当晨昏线处于CD处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当晨昏线处于AB处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晨昏线从CD变化到AB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B项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并能结合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判断节气,注意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状况、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等特征。

下图为鹤岗市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1. 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 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 鹤岗正值昼长夜短

C. 北极圈出现极昼

D.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12. 当阳光如图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则该地的经度是()

A. 90°E

B. 105°E

C. 150°E

D. 160°E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鹤岗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①,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③,②为春秋分时的正午太阳光线。冬至时我国气温较低,A错误;鹤岗昼短夜长,B错误;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C错误,D正确。

【12题详解】

②为春秋分时的正午太阳光线,当地时间12:00时,北京时间为10时,则当地比北京时间(120°E)早2小时,当地经度为150°E。

下图中,所示半球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3. 图示日期为(    )

A. 6月22日    B. 3月21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14. 若上图为西半球示意图,则北京时间为(    )

A. 3时20分    B. 8时40分

C. 15时20分    D. 20时40分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为地球侧视图,由材料知图中为昼半球,则另一半为夜半球,此时南北极没有极昼极夜,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或秋分日。由于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故由图中公转方向知为逆时针,结合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可知,未来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将北移,下一个节气为夏至,故此图为春分,B正确。

【14题详解】

若图中为西半球,则图中最西的经线为西半球界限之一160°E,且由于图中半球为昼半球,160°E与晨线重合。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6:00日出,则160°E地方时为6:00,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3时20分。

该地为我国某地林区“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2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5. 该地位于(    

A. 45°N,125°E

B. 21.5°N,115°E

C. 45°N,115°E

D. 21.5°N,125°E

16.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 上海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C. 南极圈刚好出现极昼

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该地太阳高度最大,为当地时间12:00,此时北京时间为12:20,说明当地时间比120°E晚20分钟,根据经度差1°时间差4分钟可推知,该地经度为115°E。由文字材料知此日树影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结合该地为我国某林地,则此日为冬至日,直射点直射南纬23.5°,由图中影长与树高相同,通过勾股定理可知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直射点纬度差,可求知当地纬度为21.5°N。

【16题详解】

远日点为7月初,与冬至日不符,A错误;冬至日上海白昼为一年中最短,B错误;冬至日南极圈刚好出现极昼,C正确;此日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错误。

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7.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 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 各地昼长乙>丙>丁

D. 各地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答案】17. C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半球,①对,②错。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甲丙是昏线,丙点是18点。根据经度可以计算出,时刻是12点的经线是70°E,位于东半球,③对,④错。C对。

【18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越往北白昼越短,所以图中此时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A对。读图,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90°,B错。各地昼长丁﹤丙﹤乙,C错。各地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D错。

考点:日照图判读,晨昏线,昼长变化规律,直射点坐标,时间计算。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9. 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不正确的是(    

A. a—地核    B. b—地壳

C. c—岩石圈    D. d—大气圈

20. 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B. a、b、c、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

C. c是一个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D. ab之间的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知b层有软流层,为地幔,a位于地幔以下为地核,c位于地幔以上为地壳,d在最外层为大气圈,故不正确的选项选B。

【20题详解】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A正确;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B错误;地壳为连续圈层,C错误;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D错误。

21.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①冲积扇        ②冰斗

③沙丘          ④海蚀阶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详解】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冰斗为冰川侵蚀地貌,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海蚀阶地为海浪侵蚀地貌,故B正确。

22.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详解】图中A为褶皱,B为断层,均为地壳运动的结果,C为火山,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其能量都来自于地球内部,为内力作用。C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23.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有()

①岩浆活动      ②变质作用 

③侵蚀作用      ④搬运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详解】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等,故①正确,变质作用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其高温环境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故②也属于内力作用。侵蚀、搬运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故选A。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4. 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5.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①    D. ②③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甲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位于非洲,属于非洲板块,C正确。

【25题详解】

图中M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对应②;N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对应①,C正确。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右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6. 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A. 深海

B. 浅海

C. 陆地

D. 无法判断

27. 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A. 一直上升

B. 一直下降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答案】26. C    27. D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据图例可知,C层为砂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故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是陆地,C项正确;深海和浅海均是位于海洋的环境,故A、B项错误。

【27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层表示石灰岩,G层表示页岩,说明岩层先经历了断裂下沉的过程,后经过地壳运动而隆起上升,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先降后升,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8. 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 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 褶皱—断裂—下沉—侵蚀—抬升—沉积

D. 断裂—褶皱—侵蚀—沉积

29.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构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 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 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答案】28. A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底层①③处沉积岩先沉积,后经地壳运动形成褶皱,随后岩层断裂出现②断层,①②③顶层岩层缺失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经历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而后下沉,新的沉积物覆盖其上形成④处的沉积岩,故A正确。

【29题详解】

油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故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A、C错误。②为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构,受内力作用影响,故C错误。背斜为天然拱形,承重能力强,故A正确。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云贵高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0. 形成甲地峰林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火山喷发    C. 流水溶蚀    D. 断裂下陷

31.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地貌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B. 乙处河谷由内力作用形成

C. 丙处是断块山

D.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答案】30. C    31. A

【解析】

试题通过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剖面图,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

【30题详解】

甲地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地质作用是流水溶蚀,C正确。

【31题详解】

图中所示地貌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A正确;乙处河谷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外力作用;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山;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典型的向斜山。

【点睛】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32.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A. 吐鲁番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喜马拉雅山脉    D. 青藏高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吐鲁番盆地是天山断陷盆地,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长期风力吹拂,导致大量黄土搬运堆积而成;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而成,是以内力作用为主;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强烈隆升区,也是内力作用为主,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3.在野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它们多与外力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下列各项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 暴雨形成的冲沟

C. 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 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详解】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分解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A正确;暴雨形成的冲沟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错;干旱区的风蚀城堡为风蚀作用形成,C错;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为流水侵蚀作用,D错。故选A。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4.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5.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34. B    35. A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甲、丙地点在含煤层上有其它岩层,不能露天开采,A、C错。乙地点上面没有其它岩层,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 ,B对。丁地是断层,不适宜开采,D错。

【35题详解】

读图,a是背斜构造,容易有瓦斯气体储存,开采中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处是向斜构造,岩层不稳固,采煤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冒顶,透水事故。A对。采煤没有井喷事故,B错C、D错。

【考点定位】区域露天开采的条件,不同区域主要矿难事故差异。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6. 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A. “U”型谷    B. 冲积扇平原

C. 河流瀑布    D. 河口三角洲

37. 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河段。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入海口处

【答案】36. C    37. A

【解析】

【36题详解】

该地有明显的断层且有河流流经,所以会形成瀑布,C正确。

【37题详解】

图中地势落差大,大多出现在河流上游,A正确。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8.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 ④③②①⑥⑤

B. ④③②①⑤⑥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⑥④③②①

39.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 花岗岩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B. 石英岩

C. 大理岩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D. 玄武岩

【答案】38. A    39. C

【解析】

【38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具有层理结构,为沉积岩,年代为下老上新,顺序为④③②①;⑤⑥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为岩浆岩,⑥穿透了①②③④,故形成晚于①,⑤穿透了⑥,故形成晚于⑥,故A正确。

【39题详解】

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因岩浆喷发和重力挤压容易导致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故选C。

40.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 21时    B. 21时56分4秒    C. 20时    D. 20时56分4秒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次观测到同一恒星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故下次看到的时间为21时加上一个恒星日为20时56分4秒。

二、综合题

41.读下侧“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弧AD为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图中是______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  , 这一天的日期是______ 前后,节气是______ ,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点附近。

(2)此日,B、C、D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白昼从长到短顺序为______,鹤岗(47°N)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为______,产生极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 ,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鹤岗的白昼将逐渐______ (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  (大或小)。

(3)C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B、C、D三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角速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

(4)此时,A点地方时为______  时,北京时间为______ 时,B点的日出时刻为______时,B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______ 小时后全球为同一日期。

【答案】    (1). 北    (2). 150°E, 23.5°N    (3).   6月22日    (4). 夏至日    (5). 远日点    (6). C>B>D    (7). D>B>C    (8). 66.5°    (9). 66.5°N—90°N(北极圈及其以北;北极圈到北极点)    (10). 变短    (11). 小    (12). 西南      (13). C>B>D      (14). 相等    (15). 18    (16). 10    (17). 3    (18). 18    (19). 10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图中弧AD为昏线,说明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是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0°E时刻是6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0°E, 23.5°N ,这一天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2)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B、C、D三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为C>B>D。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白昼从长到短顺序为D>B>C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鹤岗(47°N)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为66.5°,产生极昼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也可以表达成北极圈及其以北,北极圈到北极点 等。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鹤岗的白昼将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   小。

(3)读图,根据经纬网判断,C点在D点的西南方向,B、C、D三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D,角速度的特点是相等。

(4)此时,A点是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0时。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相同,B点的日出时刻为3时,B点的昼长为18 小时。当0°经线是正午12点时,全球为同一日期,此时0°经线时刻是2点,时间再过10小时后。

【考点定位】日照图基本知识,地球公转轨道特征,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变化规律,区时计算,日期分界线。

 

4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图甲中乙是_____,也是构成我国黄山的主体岩石。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山属于______      ,与黄山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       (填字母)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  C.武夷山  D.太湖平原

(2)图乙中A地貌的成因是 ______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      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      作用。

(3)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4)2013年湖南省启动湘西喀斯特地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形成喀斯特地貌一般是______      岩,图甲中______    (填数码)可表示该岩石的______形成。沉积岩特点是______

【答案】    (1). 岩浆岩    (2). 地垒    (3). A    (4). 风力侵蚀     (5).  西北     (6). 风力沉积    (7). EDC    (8). 石灰    (9). ②    (10). 层理结构    (11). 常含有化石

【解析】

【详解】(1)图中丙箭头三进一出,为岩浆,岩浆冷凝形成乙为岩浆岩。黄山属于地垒,华山与其成因相同。

(2)A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流动沙丘为风力沉积形成。

(3)DE为沉积岩,年代下老上新,C为岩浆岩,穿过了DE岩层,形成于DE之后。

(4)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属沉积岩,甲图中可与变质岩互相转换的甲为沉积岩,②为沉积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

 

43.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图中地质构造①为 ______,②为______,③为______

(2)地质构造②在地表处易形成河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乙地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

(4)a处河段常形成_____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作用

【答案】    (1). 向斜    (2). 断层    (3). 背斜    (4). 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    (5). 冲积扇(洪积扇)    (6). 河流出山口     (7). 河口三角洲    (8). 流水堆积(流水沉积)    (9). V     (10). 河流侵蚀(下蚀)

【解析】

【详解】(1)图中①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②有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③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②处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形成河谷。

(3)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扇形沉积地貌,为冲积扇。乙为河流入海口流水沉积形成的三角洲。

(4)a位于河流上游,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形成V型峡谷。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6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62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