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时间:2019-01-05 17:5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018 年 7 月 27 日夜晚至 28 日凌晨天空上演两大天象:某行星冲日和月全食。冲日 现象,是指太阳、地球和行星连成一线,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据此回答下题。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

A. 一级天体系统    B. 两级天体系统    C. 三级天体系统    D. 四级天体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某行星冲日发生在行星与太阳之间,属于太阳系。月全食发生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属于地月系。

【详解】某行星冲日发生在行星与太阳之间,属于太阳系。月全食发生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属于地月系。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两级天体系统,B对。A、C、D错。

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2. 上图中四地,按纬度值由 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3. 关于此日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①地正午时,④地处于黑夜

B. ③地的经度为 120°E

C. 四地均位于西半球

D. ①②位于同一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昼长时间,上图中四地,②地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纬度最低。③地有极昼现象,纬度最高。按纬度值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对。A、C、D错。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横轴时间,此日四地中,当①地正午时,④地太阳高度小于0,处于黑夜,A正确。图示没有经度,不能判断③地的经度,B错误。四地正午时差达12小时,不可能均位于西半球,C错。①②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相同,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错。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4. 丁地位于丙地的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5. 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A. 南风

B. 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6. 图示月份

A. 甲地极夜

B. 四地中,乙地气温最低

C. 丙地日出东南

D. 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快

【答案】4. D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图示以北极为中心,东西方向选距离近的一侧。根据经度,丁地位于丙地的东方。根据纬度,丁地位于丙地的北方,合起来丁位于丙的东北方向,D对。A、B、C错。

【5题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此时甲地的风向是西南风,C对。A、B、D错。

【6题详解】

结合经度,图示月份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是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甲地在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四地中,丁地纬度最高,可能气温最低,B错。此时是冬季,丙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错。丁地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慢,D错。

【点睛】东西方向选距离近的一侧。根据经度,丁地位于丙地的东方。根据纬度,丁地位于丙地的北方。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示月份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是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地区所 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7. 由表可知

A. 春分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小

B. 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大

C. 一年中,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 一年中,90°N 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大

8. 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

A. 0°全年多雨,所以全年天文辐射量变化较小

B. 北半球冬至日,90°S 地表冰雪覆盖反射率较大,天文辐射量较大

C. 北半球冬至日,因 90°N 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 0

D. 北半球夏至日,0°—90°S 多阴雨天气,所以其天文辐射日总量较小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表中数值可知,秋分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小,A错。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大,B对。一年中,二分日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至日不符合,C错。一年中, 90°S 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大,D错。

【8题详解】

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北半球冬至日,因 90°N 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 0,C合理。0°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全年天文辐射量变化较小,A不合理。北半球冬至日,90°S 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所以天文辐射量较大,B不合理。北半球夏至日,0°—90°S 太阳高度较小,所以其天文辐射日总量较小,D不合理。

 

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3 日,沈阳出现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平均最高气温 34.1℃,8 月 2 日最高气温达到 38.4℃,突破历史极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沈阳市 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3 日异常高温的原因是

A.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    B. 近几日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

C. 夏季,昼长较长    D. 夏季风较往年更强

10. 关于该时段沈阳市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 土壤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增加    B. 气温较高,利于植物生长

C. 浑河河水流速增快    D. 河湖水量大量减少

【答案】9. B    10. D

【解析】

沈阳市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最大值在6月22日。夏季风较往年更强,降水多,雨季长,不是气温高的原因。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湖水量大量减少。

【9题详解】

沈阳市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最大值在6月22日, 不可能是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3 日异常高温的原因,A、C错。夏季风较往年更强,降水多,雨季长,不是气温高的原因,D错。一般情况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原影响,天气异常,可能受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B对。

【10题详解】

该时段沈阳市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湖水量大量减少,D 正确。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下降,A错误。气温较高,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B错误。气温不影响浑河河水流速,C错误。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 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B. 降水少,风力大

C. 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D. 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12.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东北民谚中,“春分地皮干”原因,最合理的是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风力大,蒸发量大,土地干旱,B对,D错。春季副高位于南方地区,A错。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是地皮干的结果,C错。

【12题详解】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C对。东北地区不受极地高压控制,A错。夜晚气温比白天低,地面辐射比白天减弱,B错。此季节多反气旋活动,多大风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D错。

 

人民网报道,2018 年 7 月 2 日京杭运河山东枣庄段因水位下降开始限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 该河段水位此次下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取水增多    B. 蒸发加剧    C. 持续干旱    D. 船舶增加

14. 该河段属于南水北调的

A. 北线工程    B. 中线工程    C. 西线工程    D. 东线工程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取水增多为人为原因,不属于自然原因,故A错误;蒸发加剧会使径流减少,但不是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船舶增加不会导致水位下降,故C错误;7月初,夏季风对华北地区影响较小,降水少,而京杭运河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持续干旱导致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故该题选D。

【14题详解】

南水北调分为三条调水线路,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段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故该题选A。

【点睛】南水北调三条线路比较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中线工程: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下图分别表示我国 30°N 附近两个省会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15. 比较两城市气温特点,合理的是

A. 1 月左图城市均温较高    B. 7 月右图城市均温较高

C. 左图城市气温季节变化大    D. 7 月右图气温日较差较大

16. 左图城市夏季夜雨率高达 80%以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山间河谷,夜晚谷地气流垂直上升    B. 夜晚蒸发量大,水汽丰富

C. 西南季风经常夜晚到达    D. 谷地夜晚气温低,水汽冷凝

17. 右图城市的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9 月,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冷空气最强盛    B. 气旋活动频繁    C. 对流雨最旺盛    D. 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15. B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比较两城市气温特点,1 月左图城市均温较低,小于0℃,A不合理。7 月右图城市均温较高,约27℃,B合理。左图城市气温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不合理。7 月右图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D不合理。

【16题详解】

左图城市夏季夜雨率高达 80%以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山间河谷,夜晚谷地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降雨,A对。夜晚气温低于白天,蒸发量小于白天,B错。西南季风到达没有昼夜变化,C错。谷地夜晚气温比两侧的山坡高,D错。

【17题详解】

右图城市的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9 月,最可能的原因是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B对。冷空气最强盛时间在1月份,A错。该地位于温带,以锋面雨为主,C错。准静止锋影响时间主要在6月份,D错。

【点睛】1 月左图城市均温较低,小于0℃, 7 月右图城市均温较高,约27℃。山间河谷,谷地夜晚气温比两侧的山坡高,夜晚谷地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降雨。右图城市的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9 月,最可能的原因是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地  1 月份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18. 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点和流向分别是

A. 甲东北流向西南

B. 甲 正北流向正南

C. 乙 正西流向正东

D. 丙   西北流向东南

19.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在乙点打井,井深 110 米以上才能开采 到地下水    B. 该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冬季谷地河流干涸

C. 丁点终年有地表水    D. 该地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水流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指向低处。潜水位线越密集,水流速度越快。图中甲处等值线最密集,地下水流速最大点是甲,流向是向正南,B对。A、C、D错。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等潜水位线,乙点海拔120米,潜水位115米,若在乙点打井,井深 5米以上便能开采 到地下水,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湿润区,潜水位高于谷地海拔,河流不会干涸,B错误。丁点潜水位于高于谷地海拔,终年有地表水,C正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该地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D错误。

 

下图为 8 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20.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M 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 N 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 P 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D. O 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21. 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小

B. 若 M 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①处的,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 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的平直是海陆分布的影响

D. 中低纬地区大陆东部海水水温比大陆西部海水水温高

【答案】20. D    21. D

【解析】

M 处位于赤道附近,有暖流经过,没有寒流。N 处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与纬线平行。P 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温度比两侧高,是受暖流影响。根据等温线数值,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20题详解】

读图,M 处位于赤道附近,有暖流经过,没有寒流,A错误。N 处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与纬线平行,B错。P 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温度比两侧高,是受暖流影响,C错。O 处有秘鲁寒流经过,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D错。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A错。若 M 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①处的水温,则出现拉尼娜现象,B错。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的弯曲,是海陆分布的影响,C错。中低纬地区大陆东部海水水温比大陆西部海水水温高,D对。

读我国大兴安岭东西坡积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22. 图中积温最小处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 1000 米左右    B. 800 米左右    C. 300 米左右    D. 200 米左右

23. 造成东西坡积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②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 ③纬度高低④太阳辐射⑤植被类型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24. 该地区年降水量

A. 东坡各地年降水量相同    B. 西多东少

C. 东坡 1000 米左右年降水量最大    D. 北多南少

【答案】22. A    23. A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积温最小处做垂线,与剖面线相交,从交点做水平线,与纵轴相交,读出海拔高度大约是1000 米左右,A对。B、C、D错。

【23题详解】

图示为大兴安岭地区,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造成东西坡积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②对。根据剖面线,东西两坡的地势高低不同,也是积温差异的原因,①对。两坡的纬度、太阳辐射相同,③、④错。植被类型的不同是积温差异的结果,⑤错。A对,B、C、D错。

【24题详解】

根据降水量曲线形态,该地区年降水量东坡各地年降水量不同,A错。年降水量东多西少,B错。东坡海拔 1000 米左右,年降水量最大,超过600,C对。东坡西坡差异,不能判断北多南少,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25. 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 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B. 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C. 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D.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6. 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 原因可能是①地

A. 光照更强    B. 坡度更缓

C. 土壤的水分更好    D. 植被覆盖率更高

27. 该河在图示区域

A. 干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B. 干流可能有凌汛

C. 支流流速较干流慢

D. 该河图示干流比其下游流量大

【答案】25. B    26. C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B对。黄土高原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没有断层发育,A错。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是云贵高原地区,C错。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D错。

【26题详解】

结合图示沟谷分布位置,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位于阴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更好,C对。阴坡光照差,A错。距河谷较近,坡度可能更陡,B错。植被覆盖率更高,不便于作物种植,D错。

【27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该河在图示区域干流流向为自北向南,A错。干流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有凌汛,B错。支流处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干流快,C错。该河是黄河,图示干流有支流注入,比其下游流量大,下游缺少支流注入,D对。

【点睛】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黄土高原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没有断层发育。阴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更好,农作物长势好。该河是黄河,图示干流有支流注入,比其下游流量大,下游缺少支流注入。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28. 1900~1978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

①因里海海平面不断下降,增速越来越快②向东南方向扩展

③面积不断变小④坡度逐渐增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9.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 河口盐碱化加剧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三角洲面积缩小    D.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30. 2000 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28. D    29. A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图示三角洲位置变化,1900~1978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因里海海平面不断下降,增速减慢,①错。三角洲向东南方向扩展,②对。面积不断变大,③错。三角洲范围等值线逐渐密集,说明坡度逐渐增大,④对。D对,A、B、C错。

【29题详解】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盐度增加,河口及附近水域河口盐碱化加剧,A对。湖泊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C错。水库调节径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D错。

【30题详解】

2000 年湖泊水位升高,水位高度在1920年-1940年之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位于1920年与1940年三角洲位置之间,可能位于乙处,B对。不可能在甲处、丙处,A、C错。位置比丁处靠近上游,D错。

二、综合题

31.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 2018 年 8 月 18 日-9 月 2 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图甲为 “爪哇岛等高线示意图”,图乙为“雅加达气候资料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1)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爪哇岛上山地的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从气候角度说明本届亚运会为何选择在 8月 18 日-9 月 2 日召开。

图丙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 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 5°,β为 7°。

(3)计算①、②两地的长度。

【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岩浆活 动(岩浆喷发)形成火山。

(2)该时段风带北移,受东南风影响,雅加达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太阳直射 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适合体育运动。

(3)1332km。

【解析】

【分析】

爪哇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受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从气候角度看,主要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α为 5°,β为 7°,α、β分别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两地的纬度差是12°。

【详解】(1) 爪哇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受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岛上山脉是岩浆活动,即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本届亚运会在 8月 18 日-9 月 2 日召开,从气候角度看,主要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该时段风带北移,受东南风影响,雅加达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适合体育运动。

(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 5°,β为 7°,α、β分别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两地的纬度差是12°。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两地距离长度是1332km。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及该区域 K 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材料二下表为 R 河径流量季节分配表。

 

季节

冬季

12 月~次年 2 月

春季

3 月~6 月

夏季

7 月~8 月

秋季

9 月~11 月

占全年径流

量的比重

 

6%

 

51%

 

22%

 

21%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图甲中 R 河西岸沼泽广布,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R 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五长河,但其航运价值很低。请结合材料一 和材料二说出该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

【答案】(1)该区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 和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或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气温低于 0℃的时

间长,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下渗;气温低,R 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 R 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补给形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2

分);R 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河水水量季 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和地势两方面来简述。根据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可分析该区域地形特征。

(2)沼泽广布主要从地表为什么积水来分析,从水的来源、蒸发、下渗、地势、径流等方面回答。该区域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洼,易积水;地下冻土广布,下渗困难;R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R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R河流域降水量并不多,但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多积雪,材料二中R河径流量春季所占比例最大,所以补给形式应为积极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的航运价值从水文、水系特征和流域内资源、经济状况来分析,前者影响通航能力,后者决定需求。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左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解析】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 石,如上右图)。

(1)据图描述乌龙河地区人工采石期(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资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为乌龙河地区的旱季,降水较少。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因素影响,该地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或处于东北风的背风坡), 降水少;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下形成变 质岩;地壳抬升后经受外力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

【解析】

【详解】(1)乌龙河地区人工采石期,应选择枯水季节,水位低的时期。该地位于缅甸,为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为乌龙河地区的旱季,降水较少。  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北半球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因素影响,该地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处于东北风的背风坡, 降水少,河流水位低,便于人工采石。

(2)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翡翠形成过程中,首先形成岩浆岩。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后经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翡翠岩石。再经地壳抬升后经受河流等外力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乌龙河“水石”。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2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28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