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位于富士山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为“钻石富士”。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A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A. 1月
2.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B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A. 6:00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答案】
1.C
2.B
【解析】试题分析:
1.“钻石富士”可以断定摄影师、富士山、太阳在同一直线上,由图已知甲地位于富士山东南方向,可以判断太阳在富士山西北方向,应该是北半球夏半年日落的的方向,排除AD;由图看出甲地东偏南角度稍大一些,故日落方向西偏北角度相对大一些,4月刚刚过春分日落偏北角度相对小一些,因此,C正确。
2.春分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在乙湖附近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需要太阳移动到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地方时6时日出正东,A错;地方时12时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D错;地方时11时太阳接近该地正南,C错;地方时9时符合题意,B正确。
【考点定位】太阳视运动
【名师点睛】掌握太阳视运动要动态把握,先记住温带(当地)春分日日出方位,然后分春分到夏至,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冬至再到春分几个阶段,记清楚具体变化。然后记住在不懂纬度位置日出方位变化,特别是热带、寒带地区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就可比较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题文)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实验器材。图中的玻璃杯内装满空气并密封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小题1)若某日观测到吸管所指的读数持续上升,则观测地点该日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龙卷风
4.(小题2)若兴趣小组成员在某相对高度较大的陡崖附近进行试验,在崖顶处所测的数值与崖底处数据相比应
A. 更低
【来源】【百强校】2013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3.4.C
【小题2】【小题2】A
【解析】试题分析:
3.4.读数上升,意味着气压升高。高压控制下一般天气晴朗。
【小题2】【小题2】海拔上升,气压下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变得稀薄,气压降低。
考点:大气运动 。
(题文)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右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题1)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A. 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C. 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6.(小题2)对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可以
A. 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B.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C. 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来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5.6.D
【小题2】【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5.6.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产生和储存条件等就常规天然气不同,解答该问题必须依据的是题中所给信息,而不能受常规天然气的相关知识影响。从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中得出,页岩气埋藏深,并非受到页岩油的挤压导致,A项错误;若页岩气游离性更强,会加大开采的难度,B项错误;图中无断裂构造。C项错误;图中页岩气集聚在向斜的槽部(底部),有自生自储条件,D项正确。
【小题2】【小题2】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其大规模开采使用不会改变地表形态,不会导致地面沉降,不会导致地下水污染,A、C项错误;页岩气的大量使用,同样不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D项错误;页岩气的大量使用,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相比较石油的使用来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所以B项正确。
考点:地质构造、能源资源的开发
(题文)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小题1)当图中北部地区受图中所示盛行风影响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
C. ①地区高温多雨
8.(小题2)此季节,对①②③④地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吸引作用,西北季风带来高温多雨
B. ②地受来自低纬地区的西北风影响,炎热干燥
C. ③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高温多雨
D. ④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炎热干燥
【来源】2015届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7.8.C
【小题2】【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7.8.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图示大陆是澳大利亚的局部区域。澳大利亚北部吹西北风,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夏季,①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C选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是夏季的景观,A选项错误;此时南半球是夏季,潘帕斯草原草类生长茂盛,B选项错误;极光出现在夜空,此时南极附近极昼,不可能出现极光,D选项错误。
【小题2】【小题2】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影响,任何时候不会受盛行西风带控制,A选项错误;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和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的影响,B选项错误;C选项的表述自相矛盾,既然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一定晴朗干燥,C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炎热干燥,D选项正确。
考点:区域定位;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征
读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南坡自然带远比北坡丰富,其原因有
①南坡相对高度大
A. ①②④
10.喜马拉雅山冰雪带分布海拔
A. 北坡低于南坡
C. 南坡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分布海拔低
11.在海拔4 000~5 000 m处
A. 受高原面增温影响,北坡热量条件好
C. 南坡热量条件好
【来源】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9.C
10.C
11.A
【解析】试题分析:
9.根据世界地理相关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南侧为南亚的平原地区,地势低,而北坡的山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4000米,所以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南坡是阳坡、迎风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降水多,而且南坡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而北坡水热条件相对单一,故选项C正确。
10.由图可知南侧的高山寒冻地衣带比北侧的海拔要低,所以可以推测珠穆朗玛峰的冰雪带南坡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降雪量远大于融化量,所以雪线海拔低,故选项C正确。
11.仔细读图,注意在海拔4000~5000m处,南坡和北坡在年均温、年降水量、自然带的差异;由图可知北坡年均温约3—4℃,南坡年均温2—2.5℃,所以北坡热量条件好,主要是由于北坡受青藏高原高原面增温影响;北坡年降水量约200—300mm,南坡年降水量约350—600mm,所以南坡降水条件较好;由图可知南北两侧自然带类型不同,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洋流是
A. 白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C. 白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13.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A. 高温多雨
【来源】【百强校】2017届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三10月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2.C
13.B
【解析】试题分析:
12.根据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规律可知,该洋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结合等温线信息可知,洋流流动的地区比两侧水温较低,应该为寒流。C正确。
13.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联系我们所学知识可知寒流降温减湿,所以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干旱少雨,B正确。
【考点定位】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思路点拨】熟悉“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规律、洋流分布及影响,正确判断秘鲁寒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工)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 气候
15.I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弱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2.3.1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卷(带解析)
【答案】
14.A
15.D
【解析】
14.根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故选A。
15.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1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故选D。
(题文)如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小题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 减轻盐碱危害
C. 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17.(小题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 三江平原
【来源】2014届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6.17.A
【小题2】【小题2】B
【解析】试题解析:
16.17.由图可知,,该农业模式是华北地区的池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因地制宜,针对盐碱地采取的措施,选A。
【小题2】【小题2】由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C、D错。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A错。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B对。
考点: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根据主要家畜,农作物和鱼类可知为池塘——台田农业,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
(题文)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贪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
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小题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资源
19.(小题2)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 矿产枯竭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8.19.A
【小题2】【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18.19.一个地区,消费水平越高,同等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越低,所以,地区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小题2】【小题2】此次的人口迁移是在政府的决策和指引下完成的,所以,政策扶持是这次迁移的直接原因。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迁移。
(题文)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工,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某- BR工站台分
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小题1)该站台最有可能位于城市的
A. 中心商务区
21.(小题2)BR工的开通
A. 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C. 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来源】【百强校】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考前冲刺模拟考试地理试卷(1)(带解析)
【答案】
20.21.A
【小题2】【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20.21.据图分析可知,10:00~11:00下车人数较多,说明此时来人较多,20:00~21:00上车人数较多,说明此时离开的人较多,所以,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商业区。故选A。
【小题2】【小题2】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BRT的开通对城乡联系没有影响,A错。BRT城市公交系统沿一定线路运营,不能取代出租车,B错。BRT的开通,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减少,对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有积极影响,C对。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会减少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影响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D错。故选C。
考点: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
(题文)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但目前伊春却面临森林资源消耗多,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小题1)下列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资金充裕②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A. ①②
23.(小题2)不符合伊春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A. 植树造林,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C.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22.23.D
【小题2】【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22.23.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资源开发,不是资金充裕,①错。读图可知,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②对。老年期城市的发展是资源枯竭,不是杜绝资源开发,③错。经济转型期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④对。所以D对。A、B、C错。
【小题2】【小题2】植树造林,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A符合。大力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粗加工工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不符合,选B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C符合。培育和引进人才,发展交通、优化美化环境,D符合。
考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下面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1998年以来,该省
A.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C. 第三产业产值下降
25.下列关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 2016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 2016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来源】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解析)
【答案】
24.A
25.C
【解析】试题分析:
24.1990~2008年间该省第一产业比重由47%下降到13.4%,劳动力应转移到其他产业,所以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1990年第二产业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先升后降的是比重不是产值;该省GDP总值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故选A项。
25.该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总体在缩小;到2008年城市化水平已达40%以上,正处在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逆城市化阶段。故选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
二、综合题 |
26.(题文)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原因。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活用“五主”、“五辅”法进行空间定位(带解析)
【答案】(1)差异: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原因:甲沿岸右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且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为离岸风;且海拔比甲地高。)
(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
(3)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
【解析】试题分析:
(1)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陆地的东西岸,图示季节是七月,盛行东南风,甲地是迎风坡降水丰富、乙地是背风坡降水少;位于低纬度地区,影响甲地的是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影响乙地的是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甲地海拔低气温较高,乙地海拔高气温较低。
(2)图中回归线以南的区域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海拔在1000米以上可以判断为高原;海岸线平直。
(3)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分离或聚合的变化现象,而R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沼泽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导致沼泽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两片沼泽中间地势应该高,否则不能出现分合的现象。
【考点定位】分析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的描述、区域水文特征
【名师点睛】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地势特点:区域的地势倾斜状况与起伏状况;2、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或以某种地形为主;3、各地形区在该地区的空间排列状况;4、该地区有无特殊的地貌。
27.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黑河属于_______河(内流、外流),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_______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_______,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__________。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
(3)分析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述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黑龙江省2018年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十二) 地理试题
【答案】(1)内流
(2)甲
(3)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4)(在山地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节约用水;(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黑河为材料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农业区位条件,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根据题干提示“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可知,黑河属于内流河。结合材料一图中信息可知该河中游和下游地区,蒸发量大,河水下渗多,所以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减少。
(2)河流出山口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降水量稀少的干旱地区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黑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是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
(3)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土壤、水源等。甲位于西北内陆的黑河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出山口的冲积扇地区,土壤肥沃,地势较低,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4)根据材料二可知,黑河流域耕地减少、土地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需从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退牧还草等进行。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甲河径流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来源】2017届河南焦作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解析】(1)地势特点由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河流是由高向低处流的。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河流的流量主要是补给源影响的,河流的补给直接来源于降水,或由支流补给;由图可以看出,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是东欧平原;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新疆气候干旱;水系庞大,灌溉水源丰富,新疆河流少;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新疆多沙漠;风沙危害少,新疆风沙危害大;该地经济发达,工农业基础好,发展种植业市场、交通、机械等条件好;近波罗的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及出口;新疆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水平低。
(4)河流梯级开发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方式,除水力发电、航运外,还涉及防洪、灌溉、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渔业、旅游、水质控制等。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可为W国提供综合效益:水库调蓄径流,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流域的特征及开发。地势特点由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河流是由高向低处流的。河流的流量主要是补给源影响的,河流的补给直接来源于降水,或由支流补给;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河流补给量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主要从流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原、土壤;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交通、工农业基础等。河流梯级开发(也叫梯级水电开发)是指从河流或河段的上游到下游,呈阶梯形地修建一系列水电站,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方式。除水力发电、航运外,还涉及防洪、灌溉、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渔业、旅游、水质控制等。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分析“渝新欧”铁路开通的必要性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2)“渝新欧”列车经过乌拉尔山南端时,可以观察到山地东西两侧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据材料二说明我国选择在明斯克投资建设工业园的主要原因。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黑龙江省2018年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十二) 地理试题
【答案】(1)必要性:有稳定的货源;促进重庆与欧洲的经贸联系。
优势:与空运比,运费更低;与水运(或海运)比,运输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与普通铁路运输相比,通关更便捷;该运输方式资金周转快,提升了电子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2)原因:乌拉尔山呈南北走向,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风向成直角;西坡(迎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宜落叶阔叶林坐长;东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由于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气温较低,主要生长针叶林。
(3)原因:连接欧洲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有国际铁路、公路经过);园区提供了优惠的政策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新丝绸之路”和沿线中白工业园为背景材料,题目新颖,综合性较强,考查交通运输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重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1)该题有两问,第一问是“渝新欧”铁路开通的必要性,由材料一可知,该铁路是为了将重庆微电园的产品出口到欧洲,保证欧洲稳定的货源,这将会促进两地的经贸联系。第二问是“渝新欧”铁路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比空运运费低,比水运快且安全,比一般铁路过境通关快,全程耗时16天,资金周转快,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在左下角图中显示乌拉尔山东西两侧分别是针叶林和阔叶林,针叶林生长在亚寒带气候区,阔叶林生长在温带气候区,分析植被差异原因要从气候方面入手,乌拉尔山呈南北走向,山脉西部深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西坡迎风坡降水多,适宜落叶阔叶林生长;东坡背风坡降水少,且山脉东部深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影响,气温低,适宜针叶林生长。
(3)工业园区建设的原因要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二中“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连接欧洲东西部的国际公路贯穿其中”说明明斯克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白俄罗斯仿照我国苏州工业园发展模式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说明明斯克有政策优势;“白俄罗斯劳动力素质高,工资水平较低”说明明斯克有劳动力优势;“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加之明斯克处于欧洲东部和西部的结合部,这样就可以帮助中国高科技企业开拓欧洲市场;“中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说明两国合作关系良好,可深度加强国际协作。
30.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贵州从江加榜有“国家农耕文化博物馆”之称,拥有梯田的美景、制作和品尝特色美食及其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下图为从江加榜梯田景观图。
分析贵州从江加榜梯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并为其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来源】201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优势: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自然与人文兼有)。劣势:客源市场距离远;交通通达性较差;环境容量小;基础设施条件差。
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增加集群状况;继续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条件应从旅游资源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等角度分析;不利条件应从西南地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建议应从不利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考点:考查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3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宝日希勒镇有100多个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矿,经过十几年后,一个个的塌陷地坑出现,使这片草原面目全非,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环境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图为呼伦贝尔草原场塌陷地坑图。
指出草原塌陷地坑的主要危害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来源】【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考前得分训练1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主要危害:草场资源减少,草地质量下降;草地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增多;草地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地下水位下降;阻断交通运输,人畜财产遭到损害等。
应对措施:加强煤矿开采监督管理;合理开采、科学开采(改进煤炭开采方式);塌陷坑区及肘填土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增强牧区居民和矿主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草原塌陷地坑主要危害是导致草场资源减少,草地质量下降。土地裸露,导致草地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增多。草地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地下水位下降。阻断交通运输,人畜财产遭到损害等。主要应对措施是针对形成原因,应加强煤矿开采监督管理,改进煤炭开采方式。 塌陷坑区及时填土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加强牧区居民和矿主环境保护意识等。
考点:草原塌陷地坑主要危害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2018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十二) 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8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