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山峰
C. ③处为山脊
2. 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 ①处
C. ③处
【答案】1. B
【解析】
1. 根据图示信息,①处为山谷,②处山脊,③处为山谷,④处为宽谷,选B。
2. 等高线最稀疏处,坡度最缓,据此选C。
【点睛】
等高线图上地形的判读:
下图为两幅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M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为
A. 60°N,70°E
C. 60°S,70°E
4. 若一架飞机由M点沿最短航线飞往P点,其飞行方向为
A. 先向南,再向北
C. 一直向北
【答案】3. D
【解析】
3. 图中M点的坐标为(60°S,70°E),则其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为60°N,110°W,选D。
4. 根据图示信息,M点、P点处于同一经线圈上,其飞行方向为过两点的经线圈中的劣弧,据此其飞行方向为先向北,再向南,选B。
下图为某种气候类型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气候类型可能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6. 图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
A. 亚欧大陆东部
C. 北美大陆北部
【答案】5. B
【解析】
5. 根据图示信息,该地最低温高于0°但低于15°,且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选B。
6. 结合上题,图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选A。
下图为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四种传统民居与所属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 ①-西亚
8. ①民居窗户分上下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其主要作用是
A. 防寒保暖
【答案】7. A
【解析】
7. 结合图示的民居特征判断,①为土木大楼,窗户多且大,可以通风散热,适合沙漠或高温环境,A对;②图为水乡民居,适应高温潮湿环境,中亚干旱,B错;③图为窑洞景观,冬暖夏凉,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C错;④图为船屋民居,应分布水域较多的地方,分布于东南亚,D错。
8. 结合上题,①民居为土木大楼,窗户多且大,窗户分上下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散热,适合沙漠或高温环境,选B。
缅甸翡翠是岩浆岩在低温高压、强烈挤压的构造带中生成的宝石级硬玉,下图为缅甸翡翠产区分布示意图,每年采玉期当地人们纷纷到此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缅甸翡翠属于
A. 变质岩
10. 下列月份中最适合采集河床上翡翠石料
A. 7月
【答案】9. A
【解析】
9.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缅甸翡翠是岩浆岩在低温高压、强烈挤压的构造带中生成的宝石级硬玉”,因此,该翡翠玉是岩浆岩生成过程中形成的变质岩,选A。
10. 采玉最适合的时期是雨季过后、河水褪去、河床裸露时期,因此雨季过后的10月最适合,选D。
【点睛】
三大类岩石转化:
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为
A.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12. 甲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延伸至海边,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
A. ①②
【答案】11. A
【解析】
11. 图中甲地区位于大陆内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选A。
12. 甲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延伸至海边,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及沿岸洋流的影响,选B。
大高加索山脉北部是向日葵生产集中地区,向日葵在夏季盛开时段,花盘会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向日葵籽可榨油,其含油率与光照,昼夜温差、日均气温等关系密切。下图中甲图为大高加索山脉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乙图为向日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夏季甲、乙两地花盘随太阳自东向西转动角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地昼长长,转动的角度大
C. 乙地昼长短,转动的角度大
14. 关于乙、丙两地向日葵籽含油率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乙地气温日较差小,含油率高
C. 内地海拔高光照强,含油率高
【答案】13. A
【解析】
13. 根据材料,花盘的转动角度大小与昼长有关,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甲地昼长大于乙地,故甲地花盘转动角度大,选A。
14. 含油率与葵花籽的有机质含量有关。乙地气温日较差小,海拔低气温高于甲地,降水多,籽实有机质少,含油率低;丙地居于内地,海拔高光照强,含油率高;气温低并不是含油率低的原因,据此选C。
南极洲平均风速约17.8米/秒,年降水量约55毫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有“白色荒漠”之称,下图为我国南极泰山站(73°51′S,76°58′E)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南极点附近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空气水汽含量少
C. 盛行下沉气流
16. 泰山站采用没有棱角的圆形设计,其主要作用是
A. 提升美感
C. 防寒保暖
【答案】15. C
【解析】
15. 降水与大气的上升运动息息相关,而南极点附近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选C。
16. 泰山站采用没有棱角的圆形设计,可以抵抗南极强风暴,选D。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多峡湾,一般分布在较高纬度,下图为该半岛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而言,东部河流
A. 流程短
18. 该半岛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后海水入侵
C. 冰川侵蚀后海水入侵
【答案】17. B
【解析】
17. 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该地深受海洋及西风影响,越靠近大陆,受海洋影响越小,大陆性越强,图中显示,东部河流比西部流程长、流速慢,受大陆影响大于西部,则可以有结冰现象,水位季节变化大一些,选B。
18. 该半岛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侵蚀后海水入侵,选C。
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该地区见证了重大历史事件一一诺曼底登陆。一般而言,登陆作战宜选择风浪小的季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诺曼底地区常年盛行
A. 东南风
20. 从风浪大小的角度考虑,诺曼底登陆宣选择在
A. 3月
【答案】19. C
【解析】本题组考查有关诺曼底登陆的内容。诺曼底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南风。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适合渡海;夏季,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适合渡海登陆。
19. 诺曼底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南风,选C。
20. 从风浪大小的角度考虑,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适合渡海;夏季,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适合诺曼底登陆,故选B。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下图为美国密歇根湖沿岸多年等积雪厚度线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据图判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
A. 甲地
22. “大湖效应”显著的主要条件有
A. 气温高于湖泊水温且温差大
C. 气温低于湖泊水温且温差大
【答案】21. D
【解析】
21. 根据图示信息,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理,丁的数值介于100-120之间,积雪厚度最大,选D。
22. “大湖效应”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因此该现象显著的主要条件有气温低于湖泊水温,并且温差大,选C。
下图为7月份经过世界某区域的一条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图中等温线东、西段走向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海陆位置、地形
C. 太阳辐射、洋流
24. 关于图中甲、乙、内三地降水量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C. 甲=乙>丙
【答案】23. D
【解析】
23. 影响图中等温线东段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西段呈南北向弯曲走向是受地形的影响,选D。
24. 图中甲、乙、丙三地处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来自西部海洋上的西风降水,位置越靠北,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据此选A。
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甲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离岸风影响,属暖流
C.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属寒流
26. 图示季节,甲处
A. 多鱼群,多雾
C. 少鱼群,多雾
【答案】25. C
【解析】
25. 甲处洋流为西南季风影响下形成的寒流,该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在此海域属于离岸风,选C。
26. 图示季节,甲处盛行西南风,该风为离岸风,该风导致冷海水上泛,饵料较多,鱼群多;由于洋流属于寒流,而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冷暖空气相遇容易形成大雾,选A。
【点睛】
北印度洋洋流属于季风洋流。该海域季风方向为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据此,该地洋流表现为夏季为顺时针方向,冬季为逆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植被甲可能是
A. 常绿阔叶林
28. 图中M、N两地植被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答案】27. B
【解析】
27. 图中甲的位置位于落叶林的上部,应为针叶林,选B。
28. 图中N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M分布于海拔2000米左右,二者植被的不同源于海拔高度即地形的差异,选C。
斯里兰卡茶园面积大,其高山茶生长在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山地,品质较高。山区茶园中修建众多“竹节沟”,竹节沟是在山坡上沿等高线顺自然地势开挖的水平竹节型沟,下图为斯里兰卡区域图及竹节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茶园中修建“竹节沟”的主要作用是
A. 防旱涝灾害
C. 增加灌溉用水
30. 斯里兰卡高山茶品质较高是因为高山区
A. 云雾少,光照条件好
C. 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答案】29. D
【解析】
29. “竹节沟”修建在山坡上,是沿等高线顺自然地势开挖的水平竹节型沟,通过修建“竹节沟”并在沟边、沟内种植部分植被,使得土不下坡,起到保持水土的功能,选D。
30. 茶树喜欢云雾多、排水条件好且生长期长的环境,斯里兰卡高山茶品质较高是因为高山区云雾多,海拔高,气温低,茶叶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但该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31. 油港码头是以装卸原油或成品油为主的专业性码头,下图为东南亚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处建设油港码头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图中输油管道线路布局的合理性。
(3)推测输油管道线路修建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等深线密集,水较深,有利于油轮航行、停泊;海湾地形,风浪较小;周围陆地地势相对平坦,筑港条件好。
(2)沿等高线布局,地势较平缓,施工难度低(工程量小);油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3)改变地表形态;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本题组考查交通运输、综合分析。(1)甲处建设油港码头的有利地形条件包含港阔水深、海岸线曲折、避风等条件。(2)图中输油管道线路沿等高线布局,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小工程量小;油可以从高处向低处自流。(3)输油管道线路修建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地貌,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
(1)甲处建设油港码头的有利地形条件包含港阔水深、海岸线曲折、避风等条件。据此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甲地等深线密集,水较深,有利于油轮航行、停泊;海岸线较曲折,为海湾地形,风浪较小,避风条件好;陆上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小,说明陆上地势相对平坦,筑港条件好。
(2)图中输油管道线路沿等高线布局,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小工程量小;油可以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3)输油管道线路修建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增加线路,改变地表形态。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尼山的罗讷冰川,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河谷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20世纪20到80年代,法国对罗讷河进行了梯级开发,并整理了河谷滩地
材料二
(1)瑞士境内的罗讷河河段有春汛和夏汛,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其成因。
(2)开发前的罗讷河干流谷地多鹅卵石滩,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干流上建大坝进行梯级开发,有低坝和高坝两种方案,最后法国采用低坝方案,试为低坝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利论据。
【答案】(1)该河段流经地区,冬季气温低有积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河段源头的冰川,因夏季温度高,融化量最大,形成夏汛。
(2)上游山区,河水流速快,石块经流水侵蚀、搬运到下游地区;石块棱角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被侵蚀、磨圆;下游地区,地势变缓,流速降低,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石块沉积形成鹅卵石滩。
(3)采用低坝方案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低),投资少;需要移民的数量少;土地资源淹没少(农田淹没少、城镇淹没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危险性小。
(1)河流的汛期与补给有关。罗讷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但不同河段的冰雪厚度、性质不同,融水量不同,导致河流汛期时间不同。瑞士境内的罗讷河河段流经地区为季节性积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而河段源头的冰川融化需要较高的气温,因而在夏季融化量最大,形成夏汛。
(2)鹅卵石滩的形成说明携带物曾经经受过侵蚀、磨蚀、沉积等多种外力作用。结合图示及材料分析可知,开发前的罗讷河干流谷地上游山区,河水流速快,石块经流水侵蚀、搬运到下游地区;石块棱角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被侵蚀、磨圆;下游地区,地势变缓,流速降低,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石块沉积形成鹅卵石滩。
(3)采用低坝方案淹没范围小,工程量小,投资少;移民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危险性小。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析图中M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
(2)说明冬季积雪对北海道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结合北海道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尖顶木屋建筑的优点。
(4)分析北海道成为著名滑雪圣地的自然条件。
【答案】(1)冬季风经过海洋上空,携带大量水汽;该地区位于山地冬季风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冬季气温低,产生大量的降雪。
(2)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农作物保温越冬;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改善土壤墒情);害虫不易过冬,病虫害少。
【解析】(1)图中M地区位于岛屿西部,处于经过日本海海域加湿后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故冬季降水量大,多雪。
(2)水体的比热大,调节作用强。故冬季积雪有利于农作物保温越冬;春季的融雪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条件;减少病虫害。
【点睛】
著名滑雪圣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积雪多(从气候方面尤其是降雪量多但融化量少等方面分析)、地形条件(有一定坡度但不能过于陡峻)分析。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与甲湖北部相比,南部湖水盐度较低,简述其自然原因。
(2)分析甲湖盛产鱼虾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湖西南岸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1)与北部相比,南部降水量较大;南部入湖河流较多;南部离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2)湖区面积大,水深适宜,为鱼虾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入湖河流多,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丰富;纬度较低,湖区光热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丰富);湖区与海洋相通,湖泊鱼虾种类多样。
(3)西南岸河流流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大西洋湿润东北信风的影响),常年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高温多雨的气候形成了土质黏重的土壤,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海水涨潮,湖泊水位上涨,导致西南岸易(长期)积水。
【解析】(1)与甲湖北部相比,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量较大;南部入湖河流较多;南部离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故南部湖水盐度较低。
(3)甲湖西南岸河流流域,常年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土质黏重,下渗困难;海水涨潮,湖泊水位上涨,导致西南岸易(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本文标题:福建省宁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4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