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时间:2018-03-06 07:5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地理学习中经纬网的定位很重要,读某区域经纬图回答1-2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A.(40˚N,20˚W)   B.(40˚S,20˚E) 

C.(40˚S,20˚W)  D.(40˚N,2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中纬度、南半球

B.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                            1、2题图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1. B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可确定南极点在图形的左上角处,同时可判断图中的“20°、40°、60°”为南半球纬度数,②地在40°S纬线上;围绕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中“20°、40°、60°、80°”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度数增大,可确定为东经度,②地在20°E经线上

2.图中①、②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应该相同,②、④两地经度相差40°,地方时相差2小时40分钟,根据经纬网地图的方位判断,可知④地位于⑤地的西南方,①②两点间距离20°×111km/1°,②③两点间距离20°×111km/1°cos40°。

考点: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2年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之后,电网套突然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针之后,这个大停电遍及整个东部地区,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是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噗”。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4.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短波通讯中断   B.产生极光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3.A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活动中的太阳耀斑爆发,A对。太阳没爆炸,B错。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变化,C、D错。

4.结合前面分析,该“喷嚏”是太阳活动,可能导致短波通讯中断、产生极光、指南针失灵等现象,A、B、C可能。太阳活动不影响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D不可能,选D。

【考点定位】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睛】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各类型对地球的 影响。注意太阳活动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弱。不能影响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正午大阳日高度角等于正午时太阳光与地平线夹角,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5-6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5、6题图

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6.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5.A

6.C   

【解析】

试题分析:

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三地太阳光线都是从南方照射的,故三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北回归线越近,纬度越低,故图中三地纬度从高到低排序为①②③。

6.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由上题可知,①地的纬度最高,故白昼最长,③地的纬度最低,故白昼最短,因此白昼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③②①。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地转偏向力可以影响风向和水流的方向,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7题图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C

【解析】

试题分析:南左北右,赤道不偏,根据经纬度判断,右图在北半球,左图在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②③更容易侵蚀,最终小岛连接①④堤岸。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8.地壳分陆壳和洋壳,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

8.C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厚度与海拔高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海拔越低,地壳厚度越小,喜马拉雅山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其次是黄土高原、刚果盆地,地壳厚度最小的是大西洋,C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的圈层结构

9.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其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是因为该层热量直接来自(     )

A.短波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太阳辐射

9.B  

【解析】

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所以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10.埃及大金字塔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   

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遗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遗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1.(11题图)图为某地某气温实况图,叙述正确的是(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1题图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是地方时的12:00,最低气温出现在6:00是因为日落后,地面不断向外散发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所以日出前最低,大气逆辐射最弱时是气温最低时,日出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所以气温升高。

考点:大气运动

    第一届青奥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26日在新加坡(1”09°N左右)举行,第二届青奥会于2014年8月16日至28日在南京(32°03′N左右)举行,据此答12-13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2、13题图

12.在夏季,南京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上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13.有关新加坡和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小值

B.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大于南京

C.新加坡的昼长度年变化幅度大于南京        

D.北半球夏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

12.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白天南京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强,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有利于新栽大树的成活;增加黑色尼龙网,大气成分没有变化,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黑色尼龙网削弱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减弱了地面辐射,但不是阻止地面辐射。

13.新加坡纬度低于南京,北半球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小值,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小于南京,新加坡的昼长度年变化幅度小于南京,北半球夏至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4-15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14、15图

1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海陆热力差异    D. 风的形成

1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困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A.                                 B.                      C.                      D.  

14.该实验的主要日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1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14.C

15.C

【解析】

14.读右图可知,图1为白天沙石中温度高于水体,图2表示在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体.形成的原因是沙石比热容较小,故白天温度增幅较快增幅较大,温度高于水体;而夜晚则降幅较快降幅较大,温度低于水体。故为比热容的差异,即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C。

15.图C中表示的为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有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与图中实验原理相同,C正确。其余三幅图,A图表示水循环,B图表示暖锋,D图表示地形雨,故AB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含义及造成的影响即可,属于基础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16、17图

16.海平面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设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6、A

【解析】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海水补给地下水,加剧农田封盐碱化,①对。滩涂被淹没,面积减少,②对。海面升高40-50厘米,不能淹没部分耕地,③错。港口滩涂部分水体变深,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④错。A对,B、C、D错。

17,全球变暖使全球降水量重斯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B

【解析】试题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增加。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森林被砍伐,会使大气中含量不断增加。

点拨:

【考点定位】全球变暖原因及影响。

【知识拓展】全球变暖原因

(1)自然原因对全球变暖也有影响。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存在上升的趋势。(2)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一方面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另一方面也直接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其也是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3)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相当广泛。

18.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地中高沿海地区则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射不同   C地面状况的导   D.人类活动的差异

18.A

【解析】

试题分析:长江流域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故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地中海沿岸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故形成地中海气候。故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是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结合地理位置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的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读右图答下列19-20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9.下列对图示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20.下列哪种天气是由该天气系统控制造成的,

A.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B.长江流城梅雨天气

C. 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D.地中海沿岸多雨天气      题19、20图         

19.A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19.图示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反气旋,图示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北半球,所以A正确。

20.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属于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属于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

2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21是图),说法正确的是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21图

A. ①的性质寒冷干燥    B. ②是盛行西风    

C. 甲点位于30°附近    D. 乙点位于30°N附近

21.C

【解析】读图,图中60°纬线附近是极锋,斜面上面是暖空气,下面是冷空气,所以①是暖性气流 ,来自低纬度区, 甲点空气下沉,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附近,C对,A错。②位于锋面的下边,属于冷空气,即极地东风,源于乙地为极地附近,故是极地东风,北半球是东北风,B、D错。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极锋图示。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抓住图示锋面的基本特征和极锋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市图”,回答22-23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22、23图

22.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海平面上升 B.风浪大    C.降水量大 D.河流输沙量大
23.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22、B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22、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风力越大,海水运动越激烈,海水对海岸侵蚀就越严重。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为东岸直接面向太平洋,风力较大,风浪大。B项正确。

23、图示沿岸有一自北向南运动的寒流,题干中强调该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所以该时段该地盛行风应为偏北风;该地为东亚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在冬季盛行 偏北风,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考点:外力作用、风海流。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读地质剖面图回答24-25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24、25图

24.关于图中①处河谷成因的正确叙述是 

A. 断层带岩层破碎易受侵蚀形成

B. 岩层向下断陷形成

C. 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        

D. 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

25.图示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 褶皱运动、外力侵蚀              B. 岩浆侵入作用、断层作用      

C. 水平拉伸作用、岩浆喷出作用       D. 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24.A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根据岩层的连续状况判断,①处岩层发生了错动和位移,是一个断层,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河谷,A对。流水的侵蚀搬运不是主要原因,C错。根据岩层分布看,①处岩层是相对上升岩层,B错。图中岩浆侵入没有影响到①处,D错。

25.读图,图示岩层的形态表明有褶皱运动,岩层缺失表明的外力侵蚀,A确定发生过。岩层中有花岗岩,说明有岩浆活动,岩层有错动、位移说明有断层,B也确定发生过。岩层弯曲说明受水平挤压,没有裂谷,不能表示有过水平拉伸运动,没有玄武岩,不能证明岩浆喷出过地表,C不能确定发生。选C。有沉积岩、有河谷,说明有搬运和堆积作用,D确定发生过。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剖面图,地质作用。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14时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境内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据此完成26-27题。

26.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里系

27.载人飞船着陆时,旧金山所在的西八区区时大概是(    

A.18日22时  B17日22时C.18日6时D.19日6时

26.D    27.B

【解析】

26、载人飞船绕地球运行,不属于河外星系。  

27、根据区时计算公式,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西八区区时早16小时,则可以算出载人飞船着陆时纽约所在的西八区区时大概是17日22时。

考点:天体系统、时区换算

28.下列地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最小的是(     )

A.亚洲东部季风气候  B.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C.非洲热带沙漠气候  D.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

28.C

【解析】非洲为高原大陆,海岸线比较平直,受洋流影响最小。

考点:洋流及影响、大洲地貌

29.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是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9.A

【解析】

试题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A对。南亚夏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B错。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高温炎热,C错。我国西南地区受南亚季风影响,D错。

【考点定位】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知识扩展】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2017年第15号台风“珊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30-31题。

30.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珊瑚”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A. A    B. B    C. C    D. D

30、B

【解析】本题主要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台风是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为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读图分析可知,台风“洛坦”为北半球,所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结合选项判断, B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旋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流向。

31.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1、D

【解析】自然灾害如台风,加强对其监测和预报是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影响的最重要措施。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下各图与秦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32.C

【解析】A图中地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构造;B图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C图地层发生断裂,在地貌上形成地垒,在地垒的基础上会形成山地,如泰山、华山等;D图表示的是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形态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图),完成33-35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33图
33.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34.若该山地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海拔不超过(    

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

35.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   B.李风影响  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33.C

34.B

35.C

【解析】

试题分析:

33.读图可知,该山地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高于南坡,是由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所致,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判断为南半球。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地区,故选C。

34.当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则下降6°C,由于山顶不是冰带,所以山顶平均气温不会低于0°C,所以该山地的海拔不会超过2000米。故选B。

35.首先这是温带,所以不会是受信风(热带),西风与副高交替(亚热带)的影响,而南半球没有季风气候,该山地的植被也符合西风带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状况。故选C。

考点:垂直地带性植被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考点定位】垂直地带性  植被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36题。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题36图

3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表层盐分积累

36、C

【解析】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C。

考点;地理环境整体性

二、综合题(共46分)

37.中学地理最常见的日照图分为侧视图、俯视图。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读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此图表示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此时A点是           点钟。

(2)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3)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坐标),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7.(8分,每空1分)

(1)夏至日:15点

(2)ACB: CAB

(3)23°26′N,    0°:   3点,

(4)23°26′N,45°W: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此题关键的突破口是根据极昼的范围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极圈出现极昼,即为夏至日,从而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1)此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此图表示夏至日的光照情况,此时A点是15点钟。

(2)根据上题结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根据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可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CB,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AB。

(3)A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26′N,所在经线与180°经线对称,则经度为0°,所以A的地理坐标是(23°26′N,0°),B点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是3点钟。

(4)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直射的纬度为23°26′N,所以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23°26′N,45°W),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8.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              ,乙               

(2)图中,丁处地质构造是              ,地貌为              ,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                         

(3)甲、乙、丙、丁四处,寻找天然气应选择              ,寻找地下水应选择              ,修建水库应该避开               

(4)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示意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

①                ,③              ,⑤            ,⑥             

38.(10分)

(1)向斜、背斜,(2分)

(2)背斜,谷地,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3分)

(3)丁,甲或已,已(3分)

(4)①冷却凝结    ③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⑤变质作用    ⑥重熔再生(2分)

【解析】

(1)考查地质构造。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甲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乙处的岩层有错位移动,是断层构造。

(2)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

(3)此题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丁为背斜;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断层线附近可能有泉水出露,寻找地下水应选择在甲或乙;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

(4)本题组主要考察地质循环过程和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只能形成岩浆岩,A为岩浆岩;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故C为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埋到地下深出,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故D为变质岩。故图示①②是岩浆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⑥是三大类岩石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⑤是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作用;③是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生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地壳的物质循环

 

39、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但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8分)。

(1)阅读以下地理现象关联示意图,分析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①气候变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①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

②到2100年,按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

③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主要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1)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想

         B预案               (2)维持能源消费构成的现状

         C预案               (3)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39.(8分,每空1分)

(1)②  臭氧层空洞   ③酸雨   ⑤城市环境问题

(2)

①0.3     

②1.5-1.8范围内都对

A顶——维持能源消贵构成的现状

B预案—— 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旋

c预案——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

【解析】

(1)考查人类不当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和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关键是对知识框图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理解和识记。

(2)考查读图提取信息能力、全球变暖及应对措施

40.自然带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里带状是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定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共10分)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               带,B              带  ,C               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观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4)限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40.(10分,每空1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经度(干湿度地带性)    水分    

(3)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风力

(4)水(水分)

【解析】该题以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带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涵盖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成因等教材主干知识。总体而言,试题难度较小,熟练掌握教材相关知识可解决该题。

(1)图中由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自然带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显著,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北美洲大陆中纬度地区等。

(2)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华北平原,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B地区距海较远,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东部边缘,为温带草原带。

(3)C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

(4)从上题分析可知,C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干旱,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限制性因素为水源。

41.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评析】

(1)该海域位于                半球。

(2)图中a、b、C三条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         风带和             风带,它们分别是        风带和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a和                  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                、               等。

(4)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环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②开罗正值少雨时节

③正是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

④新疆天山数民在海拔高处放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1.(10分,每空1分)

(2)a   c    西    东北信

(3)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4)D

 【解析】试题解析:

(1)考查洋流分布规律:中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为北半球。

(2)考查洋流的类型和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风海流主要动力为盛行风带。根据洋流分布和风带的分布,图中属于风海流的是a——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影响;c——赤道暖流,东北信风带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影响。

(3)考查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在加拿大的东岸形成纽芬兰渔场,其在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下形成。

(4)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季节及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渭滨区2017-2018-1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WB201801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4分)

1B2.B3.A4.D5.A 6.C7.C8.C9.B10.B 11D12.D13.A14.C15.C 16.C17.B18.A19.A

20.A21.C22.B23.D24.A25.C26.D27.B28.A29.A30.B31.D32,C33.C34.B35.C36.C

二、综合题(共46分)

37.(8分,每空1分)

(1)夏至日:15点。

(2)ACB: CAB

(3)23°26′N   0°:    3点,

(4)23°26′N,45°W: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8.(10分)

(1)向斜、背斜,(2分)

(2)背斜,谷地,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3分)

(3)丁,甲或已,已(3分)

(4)①冷却凝结   ③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⑤变质作用   ⑥重熔再生(2分)

39.(8分,每空1分)

(1)②臭氧层空洞    ③酸雨    ⑤城市环境问题

(2)

①0.3     

②1.5-1.8范围内都对

A顶——维持能源消贵构成的现状

B预案——使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旋

c预案——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

40.(10分,每空1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经度(干湿度地带性)   水分   中

(3)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风力

(4)水(水分)

41.(10分,每空1分)

(2)a   c   西    东北信

(3)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4)D



  本文标题: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8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85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宝鸡渭滨区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