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最冷月均温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
A.位于南半球 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该日昼长夜短 D.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
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A.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 B.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下图为等值线(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L为某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面,且甲、乙两地海拔相同,则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font>乙
C.甲地气流上升 D.乙地处于阴雨天气
4.若L为南半球某大洋表面的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则
A.甲处可能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B.甲处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干旱少雨
C.乙处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 D.乙处海轮向北航行速度较慢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甲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山地针叶林 D.高山荒漠
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7.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8—9题。

8.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受海洋影响大
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两国均是发展中国家
9.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气候 B.地形 C.技术 D.市场
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10—12题。

10.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
A.渔业 B.采矿业 C.旅游业 D.金融业
11.第二阶段中,a与b两港口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商业化 B.工业兴起 C.腹地人口增加 D.交通路线建设
12.第四阶段中,f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可能是
A.f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C.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 D.f、b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回答13—14题。

13.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14.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开始提高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摩拜单车”是一款无桩共享单车,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下图为南昌市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共享单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明显,该地最可能靠近
A.办公区 B.高速路口 C.住宅区 D.风景区
16.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和GIS C.RS和GPS D.RS和GIS
17.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③长途客流大大减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其森林、石油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读沙捞越地区简图,完成18—19题。

18.巴兰河河口无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少 B.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C.风高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D.地形平坦,支流汇入少
19.目前为促进沙捞越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A.发展石油加工业 B.适度开发热带雨林
C.发展观光旅游业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0—21题。

20.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留水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图中P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近几年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是在田地起垄,垄面覆盖地膜,沟内播种。下图为“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23.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读图回答24—25题。

24.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
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
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
25.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
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柠条为主的混交林
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
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
第Ⅱ卷
本卷共3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藏区居民酷爱饮茶,结合藏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分析其原因。(4分)
(2)滇藏间茶马古道的马帮商队过去多在4—5月从滇西进入西藏。说明商队在一年中选择春季通过滇西的理由。(6分)
(3)分析三江并流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原因。(4分)
2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图,图中阴影区附近为所在国重要的农业区,1870年耕地面积不到180万亩,至1930年扩大到11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阴影区附近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6分)
(2)请简要分析阴影区附近沙尘暴多发的原因。(6分)
(3)为预防沙尘暴的发生,简要说明所在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概括重庆市工业结构调整前后的工业导向类型,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6分)
(2)说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集聚的原因。(6分)
(3)分析成渝高铁通车对成渝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 月)原创卷 B 卷
高二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C C C A C B A A D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B C A D D C A C B B
26.【答案】(1)藏区居民生活在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的比重较大,茶叶能够
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2 分)海拔高,气温低,蔬菜产量低,食物中蔬菜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
维生素。(2 分)
(2)春季(4—5 月),茶马古道上的冬季积雪已经消融,雨季尚未来临,道路易通行;(2 分)降水相对较
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少发;(2 分)气温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2 分)
(3)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使山脉隆起,形成一系列紧密的平行山脉,河流
被山脉分隔在谷地,各自南流;(2 分)山高谷深,落差大,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侧蚀较弱,因此江水并
流而不交汇。(2 分)
27.【答案】(1)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2 分)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干旱;(2 分)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2 分)
(2)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导致植被破坏;(2 分)草原遭受毁坏后,导致土壤裸露、风蚀加速;(2 分)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2 分)
(3)扩大灌溉面积,保持土壤湿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
产结构。(答出三点即可,6 分)
28.【答案】(1)工业导向类型:产业结构调整前以原料、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调整后以技术导向型工业
为主。(2 分)
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料导向型工业优势不断减弱;原料导向型和
动力导向型工业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环保的压力增大;重庆教育发达,科研力量
强,有能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两江新区的建设,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龙头”,通过
工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带动作用。(答出两点即可,4 分)
(2)工业基础雄厚,制造汽车零部件所需原料丰富;靠近众多汽车制造企业,节省产品运输费用;共享基
础设施,可节约生产成本;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政策支持,
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条件。(答出三点即可,6 分)
(3)缩短了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城际旅客运输的质量和能力;合理布局交通网,完善了成渝地区
的交通网络;带动了沿线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
了成渝两地间的商贸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答出三点即可,6 分)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 月)原创卷 B 卷
高二地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C C C A C B A A D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B C A D D C A C B B
【答案】1.D 2.A
【解析】
1、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图中风向向右偏,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A错;大部分区域最冷月气温低于0℃,典型植被应为温度植被,B错;根据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可知图示区域纬度越高昼越短,此时应为昼短夜长,C错;图中河流最冷月气温低于0℃,冬季会结冰,但由于河流流向(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符合发生凌汛的条件,因此无凌汛现象,D正确。故选D。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A对;青岛海滨浴场游人数量少,B错;长江正值枯水期,河口地区的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错;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会出现极昼现象,D错。故选A。【答案】3.C 4.C
【解析】
3.若 L 表示某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面,且甲、乙两地海拔相同,则气压甲<乙、气温甲>乙,
甲地气流上升,乙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故选 C。
4.若 L 为南半球某大洋表面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等温线凸出方向表示洋流流向,甲处流向高
纬,可能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A 错;甲处沿岸地区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多,B 错;乙处洋流流向低纬,
是寒流,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C 对;乙处海轮向北航行是顺水航行,速度较快,D 错。故选 C。
【答案】5.C 6.A 7.C
【解析】5.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落叶阔叶林
和高山灌丛之间,应为山地针叶林。故选 C。学科#网
6.读图可知,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两坡降水差异明显,
导致植被类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故选 A。
7.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读图可知,该山地东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应位于我国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选 C。
【答案】8.B 9.A
【解析】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经线,20°W 以东到 160°E 是东半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
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两国均是发达国家,地形都以山地为主;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 B。
9.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
不利于谷物的种植,但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故选 A。
【答案】10.A 11.D 12.B
【解析】10.读图可知,图中第一阶段,岛内主要为落后地区和聚落,早期经济发展落后,聚落多分布在
沿海地区,说明最初以渔业为主。故选 A。
11.读图可知,图中第二阶段,a、b 港口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是由于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港口的腹地更
加广阔,较其他周边的聚落发展较快。故选 D。
12.读图可知,a、b 为港口城市,相对于 f 城市有更加优越的位置,A 错;图中无法显示沿海港口的淤积,
且沿海港口的淤积与 f 成为大都市无关,C 错;f、b 中间有高等级交通线的建设,但无法使 f 成为首要大都
市,D 错;f 城市的发展超过 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可能由于该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旅游业等
所致,B 对。故选 B。
【答案】13.A 14.D
【解析】
13、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因而其第二产业发展迅速,A对;人口倒挂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环境优美的远郊区,B错;图中显示该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C错;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D错。故选A。
14、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占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A错;目前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人口倒挂不是上海城市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B错;上海市吸引大量外来青壮年劳动力来此就业,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短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错、D对。故选D。
【答案】15.A 16.B 17.C
【解析】15.人们乘单车到办公区上班,导致 10:00 办公区附近单车停放多;下班后人们再乘单车离开,
导致 20:00 办公区附近单车停放少。故选 A。
16.确定地理位置主要依靠 GPS,数据的统计分析依靠 GIS。故选 B。
17.共享单车是新型环保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规划也会有所影响;
但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对长途客流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故选 C。
【答案】18.A 19.D
【解析】18.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图示地区纬度低,海面风浪小,海水
侵蚀作用较小;巴兰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流速快。由于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
带雨林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且流速快,所以在河口处无冲积岛形成。故选 A。
19.沙捞越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目前不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选 D。
【答案】20.D 21.C
【解析】20.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广布、风沙作用强,在铁路沿线设
置草方格,主要在于保留水分,消减风力;不能改变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故选 D。
21.图中 P 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主要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在
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盐碱化。宁夏平原没有冻土,
土壤盐碱化与流水侵蚀没有关系。故选 C。
【答案】22.A 23.C
【解析】
22、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为水分。地膜覆盖后,降水会减少下渗,顺着地膜汇聚到种有马铃薯的沟中,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A对;垄面薄膜对于光照条件没有改善作用,B错;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但不会增大温差,C错;土壤被降水侵蚀后,会流经沟中,不易流失,D错。故选A。
23、宁夏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收集雨水;而南方地区降水多,旱地作物种植在沟中会造成渍害,所以种植在垄上。故选C。
【答案】24.B 25.B
【解析】24.泊尔江海子镇位于沙地边缘,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铜川镇和哈巴格希大部位于东胜
矿区东部,降水较多,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故选 B。
25.水土流失治理中,在沟道两侧陡坡采取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措施以及营建生态林等生物措
施,缓坡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及营建经济林等生物措施;荒漠化地区水源短缺,不宜发展灌溉农业;采矿
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易造成环境污染。故选 B。学科@网
26.【答案】(1)藏区居民生活在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的比重较大,茶叶能够
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2 分)海拔高,气温低,蔬菜产量低,食物中蔬菜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
维生素。(2 分)
(2)春季(4—5 月),茶马古道上的冬季积雪已经消融,雨季尚未来临,道路易通行;(2 分)降水相对较
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少发;(2 分)气温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2 分)
(3)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使山脉隆起,形成一系列紧密的平行山脉,河流
被山脉分隔在谷地,各自南流;(2 分)山高谷深,落差大,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侧蚀较弱,因此江水并
流而不交汇。(2 分)
【解析】(1)需要结合茶叶的功效和藏民的膳食结构(肉食多、蔬菜少)来分析。藏区居民生活在高寒地
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的比重较大,茶叶能够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海拔高,
气温低,蔬菜产量低,食物中蔬菜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维生素。(2)从春季道路易通行和自然灾害、疾
病少发分析原因。春季(4—5 月),茶马古道上的冬季积雪已经消融,雨季尚未来临,道路易通行;降水相
对较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少发;气温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3)该地典型的地形特征是高山峡
谷,形成“并流而不交汇”的现象,因此分析“并流而不交汇”的成因即分析该地高山峡谷地形的成因,可从内
力作用造成抬升和外力作用造成下切两方面分析。
27.【答案】(1)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2 分)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干旱;(2 分)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2 分)
(2)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导致植被破坏;(2 分)草原遭受毁坏后,导致土壤裸露、风蚀加速;(2 分)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2 分)
(3)扩大灌溉面积,保持土壤湿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
产结构。(答出三点即可,6 分)
【解析】
(1)图中阴影区附近地处北美大平原,受地形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干旱;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
(2)主要从植被破坏分析人为原因,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分析自然原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遭受毁坏后,导致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再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
(3)主要从保护植被方面分析回答,即扩大灌溉面积,保持土壤湿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等。
28.【答案】(1)工业导向类型:产业结构调整前以原料、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调整后以技术导向型工业
为主。(2 分)
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料导向型工业优势不断减弱;原料导向型和
动力导向型工业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环保的压力增大;重庆教育发达,科研力量
强,有能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两江新区的建设,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龙头”,通过
工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带动作用。(答出两点即可,4 分)
(2)工业基础雄厚,制造汽车零部件所需原料丰富;靠近众多汽车制造企业,节省产品运输费用;共享基
础设施,可节约生产成本;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政策支持,
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条件。(答出三点即可,6 分)学&科&网
(3)缩短了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城际旅客运输的质量和能力;合理布局交通网,完善了成渝地区
的交通网络;带动了沿线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
了成渝两地间的商贸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答出三点即可,6 分)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产业结构调整前以原料、动力导向型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摩托制造、电力等)为主,调整后以技术导向型(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为主。原因是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优势不断减弱;生态环境脆弱,环保的压力增大,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作为“龙头”“窗口”,要求其增强经济带动作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原因。由材料“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通过长期发展建成了以化学工业、金属冶炼、摩托制造、电力等为主的工业结构”说明重庆工业基础雄厚,制造汽车零部件所需要原料丰富;由“重庆是我国有名的汽车城,由……几十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说明该地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业,可以节省产品运输费用;同时工业集聚还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可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企业间人员的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支出支持,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政策条件。
(3)本题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缩短成渝两地时空距离、完善交通网络、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2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