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2017年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中心天体Trappist—1的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以下和1/200,温度只有太阳的1/2。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该天体系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系的某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需要从哪些方面寻找论据
①大小与地球相似 ②存在液态水
③距离地球较近 ④拥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先驱者10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1972年3月2日发射的,主要目的是探测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1973年12月3日接近木星,1983年6月13日越过海王星轨道,逐渐远离太阳系了,2003年,先驱者10号音讯全无,据推测目前先驱者10号正朝着银河系外围飞去。据此回答3—4题。

3.1973年先驱者10号接近木星时,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木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地球
B.木星的引力较小,无大气层
C.木星上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D.木星自身特征可减少地球受小行星碰撞的几率
2017年,一个核心区域直径已经超过地球大小的太阳活动现象形成于太阳表面(下图中方框内黑点位置)。据此回答5—6题。

5.此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核反应区
6.关于此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于太阳外部大气的最外层 B.其数目变化大体以11年为周期
C.其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几十倍 D.可直接诱发地球上出现极光现象
下图为某道路红绿灯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太阳能是该红绿灯的主要电源,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A.核聚变反应 B.核裂变反应 C.化学反应 D.电能转化
8.下列城市中使用此类红绿灯效果最好的是
A.拉萨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远在纽约(西五区)的李华同学十分自豪地观看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据此完成10—12题。

10.“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时,李华同学所在地的区时为
A.20日6时41分 B.20日7时41分
C.19日7时41分 D.21日6时41分
11.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在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A.土地成本较低 B.晴朗天气较多
C.发射纬度较低 D.航天基础较好
12.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A.地球运动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月球引力
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21°8′N,175°12′W B.42°10′N,170°22′W
C.21°8′S,175°12′E D.42°10′S,170°22′E
14.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00 B.6:00 C.11:00 D.20:00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示意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º B.90º C.23º26' D.66º34'
下图为冬至日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回答17—19题。

17.甲、乙、丙、丁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甲、丙、丁、乙 D.丁、甲、丙、乙
18.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有可能恰好为0°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7年4月18日10点11分(西五区),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立方星作为欧盟QB50计划首批次射入轨的28颗卫星之一,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20—21题。
20.西北工业大学师生网上观看“翱翔一号”卫星发射时北京时间是
A.4月17日21:11 B.4月18日10:11
C.4月18日13:11 D.4月18日23:11
21.此时
A.全球昼长夜短 B.北极点出现扱光
C.新一天约占全球1/4范围 D.太阳直射北半球
22.若O点位于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上,则在O点上空俯视,所见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A. B. C. D.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太阳直射点位于B这一天时
A.北京时间为6:00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时
A.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B.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C.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D.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时
A.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晨昏线与极圈垂直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昼长夜短
重庆一中小张同学观察到,阳光通过窗户(朝向正南)照射在室内的面积在变化,并做出了如下观察表,他知道此面积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据此回答26—27题。

26.小张同学关于表中所示时间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
B.重庆日出日落都变晚
C.正午时重庆一中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变短
D.重庆昼渐短,夜渐长
27.下列光照图中,最可能表示该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 B. C. D.
28.下图能正确表示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A. B. C. D.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
A.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山地
B.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盆地
C.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盆地
D.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山地
30.下列关于地壳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比地幔厚度略小 B.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小
C.大洋地壳平均厚度较大陆小 D.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小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31—32题。

3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33—35题。
33.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34.地震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 B.生物转化而成的化学能
C.地球重力能 D.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35.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第Ⅱ卷
本卷共2题,共30分。
36.(16分)读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2分)
(2)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6分)
(3)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东侧的多,原因是什么?(4分)
(4)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除太阳能外,还有哪些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试举两例。(4分)
37.(14分)下左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右图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3分)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2分)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4分)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4分)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 月)原创卷 A 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A B A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A A D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A C A A A C
31 32 33 34 35
B B A D A
36.【答案】(1)重庆(2 分)
(2)海拔高,空气稀薄;纬度较低;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6 分)
(3)西侧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多;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
年太阳辐射量较少。(4 分)
(4)风能、煤、石油、生物能等。(任答 2 点得 4 分)
37.【答案】(1)12 月 22 日(1 分)
(2)23. 5°S(1 分) 15:40(2 分)
(3)最小(1 分) 正北(1 分)
(4)14 小时(2 分) 短(1 分) 大(1 分)
(5)36.5°(2 分) 47°(2 分)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 月)原创卷 A 卷
高一地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A B A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A A D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A C A A A C
31 32 33 34 35
B B A D A
【答案】1.C 2.C
【解析】1.根据材料,该天体系统距地球大约 40 光年,因此其依然处于银河系。
2.天文学家在宇宙中寻找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主要看其大小是否与地球相似(有利于形成大气层)、是否存在液态水、温度是否与地球相近。选 C。
【答案】3.A 4.D
【解析】
3、木星属于太阳系,先驱者10号靠近木星时,也属于太阳系。
4、木星轨道远于地球,表面温度低于地球;木星体积和质量都大于地球,引力大于地球,有大气层存在;木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如果有水,也呈固态存在;木星具有强大的引力,可以把一些小天体吸引过去,减少小天体碰撞地球的几率。
【答案】5、A
【解析】
5、从图中看,此太阳活动为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正确。
6.太阳外部大气的最外层是日冕层,此太阳活动出现在光球层;其数目变化大体以 11 年为周期;其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低,显得暗,才称为黑子;黑子不会直接诱发极光,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答案】7.A 8.A
【解析】7.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由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放出能量,选择 A。
8.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拉萨使用此类红绿灯效果最好。选择 A。
【答案】9.D
【解析】9.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转,所以 D 正确。
【答案】10.A 11.C 12.C
【解析】10.“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时为北京时间 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李华同学所在地为西五区,二者相差 13 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规律,此时,李华所在地的区时为 4 月 20 日 6 时 41 分,选 A。
11.①地为文昌,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发射时获得的初速度最大,选 C。文昌土地成本高于酒泉;晴朗天气少于酒泉;航天基础较差。
12.卫星电视信号传输要借助高空电离层,当太阳活动加强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磁场,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到卫星电视信号传输,选 C。
【答案】13.C 14.A
【解析】
12、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受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纬度为21°8′S,即选C。
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
【答案】
15、A
【解析】
15、读图可知,地区位于图中的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A项正确,乙、丙、丁分别表示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
16.地轴与赤道面垂直,赤道面与黄道面(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 23º26',故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66º34',D 项正确。
【答案】17.C 18.D 19.B
【解析】17.根据图示可知,冬至日,甲地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所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乙地出现极夜,应位于北半球寒带地区,所处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丙地昼短夜长,丁地昼长夜短,丙、丁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由昼夜长短差值对比,可判断丙地纬度比丁地低,丙地自转线速度大于丁地。
18.由上题可知,丁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
19.乙地发生极夜现象,如果该地处于刚好发生极夜的纬度,那么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恰好为 0°。
【答案】20.D 21.D
【解析】20.当西五区为 2017 年 4 月 18 日 10 点 11 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 13 个时区,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规律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 2017 年 4 月 18 日 10 点 11 分+13 小时=4 月 18 日 23点 11 分,故答案选 D 项。
21.此时为 4 月 18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A 错误;此时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极光现象是由于太阳活动导致的,B 错误;此时北京时间为 4 月 18 日 23:11,则 24 时对应的经度为 132°,新的一天为 0 时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的范围,即从 132°E—180°E 的范围,约占 48°,约占全球的1/8,C 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D 正确。故选 D 项。
【答案】22.A
【解析】22.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则在 O 点上空俯视,北回归线在图幅的中间,故选 A。
【答案】23.B 24.D 25.A
【解析】
23、读图可知,B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无法显示经度,所以无法判断此时北京时间的几点,且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不断变化的,A错;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晨昏线与经线圈呈一夹角。故选B。
24、读图可知,C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各地均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故选D。
25.读图可知,D 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位于 D 时,为北半球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 月初)最快,远日点(7 月初)最慢,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A 对。晨昏线与极圈在二分日垂直,B 错。地球自转速度不会随着日期变化,只有纬度差异,C 错。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D 错。故选 A。
【答案】26.C 27.A
【解析】26.该日该地室内光照面积逐渐减小,根据室内光照面积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可知,该段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为北半球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正午时重庆一中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变短,C 正确。
27.室内光照面积最大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为北半球冬至日,该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A 正确。B 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C 为北半球夏至日,D 为二分日。
【答案】28.A
【解析】28.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影响,会造成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受冲刷,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受冲刷右岸堆积,赤道附近几乎不受影响。一般情况下,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河流左岸,右手一侧为河流右岸,据此判断,选 A。
【答案】29.A 30.C
【解析】
29、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N处地壳厚度介于38km和40km之间,比周围地区大,地区厚度较大,地势比周边地区高,N处为山地。M处地壳厚度介于40km和42km之间,比周围地区小,地壳厚度较小,地势比周边地区低,M处为盆地。
30、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远小于地幔厚度;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平均厚度大,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大。
【答案】31.B 32.B
【解析】31.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其中外部圈层为 3 个,故选 B。
3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能,故选 B。
【答案】33.A 34.D 35.A
【解析】33.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 千米,震源深度 20 千米,位于地壳,A 正确。
34.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D 正确。
35.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故选 A。
36.【答案】(1)重庆(2 分)
(2)海拔高,空气稀薄;纬度较低;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6 分)
(3)西侧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多;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
年太阳辐射量较少。(4 分)
(4)风能、煤、石油、生物能等。(任答 2 点得 4 分)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数值介于 90 和 100 之间,低于北京、
天津和上海。(2)主要可从地形、纬度、天气和气候等方面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3)
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东侧的多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4)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除太阳能外,
还有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大气运动形成的能源,如风能等。
37.【答案】(1)12 月 22 日(1 分)
(2)23. 5°S(1 分) 15:40(2 分)
(3)最小(1 分) 正北(1 分)
(4)14 小时(2 分) 短(1 分) 大(1 分)
(5)36.5°(2 分) 47°(2 分)
【解析】(1)读图,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日期是 12 月 22 日。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23.5°S,图中 65°E 时刻是 12 点,计算出北京时间是 15:40。
(3)此时太阳直射 B 点所在经线,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为正北方向。
(4)根据图中纬度,该日 C 地的昼长与 A 地的夜长相等。根据 65°E 此时为 12 时,可知 A 点日出时刻是 7 点,故 A 地夜长是 14 小时,C 地昼长是 14 小时。该日后,D 点将向 N 地靠近,C 地的昼长将变短,B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
(5)最合适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即 36.5°,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 47°,等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学易金卷A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2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