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8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7-08-21 11:2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综合题
1.(2016·浙江宁波十校高三联考)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是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货物海运的大部分经过苏伊士运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埃及多次拓宽和加深运河。位于老运河东边的新运河,经过一年开挖,也于2015年8月竣工。埃及政府还将在新运河沿岸建设包括制造业、物流业、船舶维修等在内的工业园区。中国不少企业表示了在园区内投资建厂的意向。
材料二 埃及及新苏伊士运河简图。
 
(1)简述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对下游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2)简析埃及不断拓宽、加深和开挖新苏伊士运河的理由。
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区域图及亚松森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潘塔纳尔沼泽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块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世界最大湿地的原因。
3.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下图a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丁河流域1970年代以来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水库),流域内实行封山育林。图b是图a中丁河流域不同年代平均输沙量季节变化图。

 
(1)说出图a中①湖泊对所在地区的重要生态作用。
(2)与1970年代相比,简述2000年代丁河输沙量的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4.(2017·宁波十校联考)尼日利亚现有可耕地3 300万公顷,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为传统的木薯种植大国,80%的人口与木薯行业相关;其木薯类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为提高木薯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下图为甲、乙两地的平均日照时数统计资料,读图完成问题。

 
从气候和农业用水角度比较尼日尔河A、B两水文站的流量特点。
5.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福建省与江苏省等高线地形、主要河流水系及地级市分布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这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苏南模式”。2013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江苏省在前十中占得六席,更包揽了前四名,而这些强县均位于苏南地区。但是,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苏南地区却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等问题。
(1)分别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分析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6.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分别分析20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近年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呈明显好转趋势,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使尼罗河两岸和河口三角洲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输沙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三角洲萎缩;入海口和附近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尼罗河下游流速减缓,使血吸虫病流行。
(2)吸引更多的轮船经过运河,增加过河收入;利用地处三大洲交汇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运河运输条件,建立工业开发园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1)注意题目要求是“不利影响”。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在其上游水库蓄水,泥沙沉积在水库底部,下泄河水含沙量降低,输沙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三角洲萎缩;使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由于入海水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入海口和附近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尼罗河下游流速减缓,使血吸虫病流行。
(2)由材料可知,苏伊士运河是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不断拓宽、加深和开挖新苏伊士运河,可以使得更大吨位的船只通过,吸引更多的轮船经过运河,增加过河收入;可以使得运河运输条件更加便利,同时利用地处三大洲交汇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工业开发园区,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
2.盆地范围大,汇水面积广;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降雨量大且密集,地表水丰富;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湿地形成原因:一是水多,二是排水不畅。结合气候类型分析,潘塔纳尔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河网密集,其次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汇水条件,该地位于四周被高地围绕的巨型盆地中,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另外,水生植物丰富,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对湿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易形成湿地。
3.(1)调蓄洪水(或调节径流);调节气候;供水抗旱;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2)平均输沙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小(或秋冬季基本稳定,春夏季显著减小)。
原因: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和截留作用);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加)。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1)读图,①湖泊是洞庭湖,具有调蓄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供水抗旱、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2)读图b,与1970年代相比,2000年代丁河平均输沙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小。(秋冬季基本稳定,春夏季显著减小。)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和截留作用造成的。上游地区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
4.A水文站降水少(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多,A水文站水量较小;B水文站降水多(热带雨林气候区),AB之间引水灌溉少,B水文站水量较大。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根据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结合图形可知,A水文站位于尼日尔河上游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少,而且其上游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用水多,所以A水文站水量较小;B水文站位于下游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而且AB之间引水灌溉相对较少,所以B水文站水量较大。
5.(1)A地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红色荒漠化)。解决措施: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开发小水电、沼气等解决能源问题。B地环境问题:土地盐碱化。解决措施:合理排灌;引淡冲咸等。
(2)有利条件:传统农业发达,经济基础好;上海等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可持续发展措施:减少产业雷同企业数量,提高企业规模与质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加强研发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利润率等。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1)根据两省的位置和等高线分析。A地处于南方丘陵地带,主要环境问题是红漠化,是由于过度樵采、破坏植被而成,所以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结构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B地地处黄淮地区,地势低平,蒸发量大和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形成土壤盐碱化,须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淋盐、绿化等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2)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由于上海的产业扩散等形成,还有太湖平原提供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可借鉴世界上新兴工业的模式。从产业结构、技术、流通体系等方面分析。
6.(1)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
(2)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因人口增长要解决吃饭问题,围湖造田发展农业。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城。
(3)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保护天然林,封山育林育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等。(任答三点)
【来源】2018版(2017年10月)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可知银川湿地最主要的效益是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2)银川湿地储水量下降的原因是农业和城市建设占用湿地,即围湖造田和围湖造城。
(3)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措施即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

  本文标题:2018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区域可持续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6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6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8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区域可持续发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8浙江选考地理《考前特训》特训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