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 【环境保护】地理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 【环境保护】地理试题

时间:2017-07-30 09:4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下图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地②
A. 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B.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C. 南北两侧的植被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所导致    D. 降水量最多的位置大约位于南坡海拔2200米处
2.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15℃    B. 20℃    C. 25℃    D. 35℃
3.④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④地,除纬度因素外,还因为①地
A. 海拔较低    B. 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    C. 森林覆盖率低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全部为干旱区、内流区
D. 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5.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京新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全长2540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计划将于2017年7月全线通车。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线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京新高速公路建设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 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 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 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D. 地形崎岖,地震多发
7.该沙漠高速公路竣工,利于
  ①保护沿线地区的草原植被    ②改善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③加快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    ④沟通东西部,使西北地区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我国棉花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水源、地形    B. 气候、土壤    C. 交通线、市场    D. 劳动力、土地
9.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A. 耕地面积大    B. 热量条件好    C. 光照条件好    D. 机械化水平高
10.甲基地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 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 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 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  西部雅安、乐山、宜宾、成都等地,适宜种茶的丘陵、山地众多,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优早茶优势产区,茶区开园普遍比浙江,江苏节省早20-30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四川西部的茶园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地,主要是因为丘陵山地
A. 气温年较差大    B. 日照充足    C. 风力大    D. 云雾多
12.每年冬天,当地茶农常用熏烟的方法减少茶树受霜冻的影响,其原因是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逆辐射
C. 提高地面温度    D. 增加太阳辐射
13.与浙江相比,四川春荣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 春季降水多,茶树生长快
B.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周围山地阻挡,气温高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被称为“百草之王”。人参喜冷湿,怕积水,忌强光直射。长白山中部的抚松县,种植人参已有300余年历史。该县传统种植因参,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地进行密集种植。近年来尝试种植“林下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下图示意抚松县某地区的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图示区域森林类型不可能是
A. 常绿阔叶林    B. 针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15.上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人参坐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与传统种植园参相比,采用种植“林下参”方式,最不可能的是
A. 符合人参的天然生长习性,品质优良
B. 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产量较低且不稳定
C. 投入劳动力少,节省成本,经济效益商
D. 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好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考察时发现,某地土壤剖面表层是黄土,往下依次为发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的土壤。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形成该地表黄土层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堆积    C. 冰川堆积    D. 风力搬运
18.鹅卵石的存在,说明该地在黄土层形成以前可能为
A. 戈壁滩    B. 河漫滩    C. 黄土塬    D. 黄土粱
 
19.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A. 径流量大    B. 无结冰期    C. 含沙量大    D. 流量季节变化小
2016年12月,我国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的“十面霾伏”。下图为东部地区某大城市雾霾本地来源统计图(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中,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A.     B.          C.     D.
21.在雾霾本地流动源中污染排放最多的是
A. 机动车    B. 轮船    C. 飞机    D. 非道路移动机械
22.雾霾本地来源中,生活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相对低于工业生产,说明该市
A. 能源结构合理    B. 工业比重高    C. 新能源比重高    D. 轻工业为主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吐鲁爵盆地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每年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离达82.3℃,年降水量的16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被称为夏季中国“热极”。
葡萄产业是吐鲁番地区的优势支柱产业,无核由葡萄是唯一的主栽品种。目前,其无核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新疆的90%以上,成为世界五大无核白葡萄品种种植区之一。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等离线地形图。
 
(1)请分析吐鲁番被称为夏季中国“热极”的自然原因。(从纬度位置、海陆位冠、地形等方面分析)
(2)从气候方面分析吐鲁番盐地葡萄品质优良的原因。  
(3)请为吐鲁番葡萄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光城”拉萨具有独特的高原风光。“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成为拉萨夏季的一道美丽风景,全年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夜间。下图为拉萨位置和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松石是由水在渗入到的岩层的过程中,先吸收了岩层中的磷,形成磷酸根,然后带有磷酸根的水再溶解岩层中的铜、铝等元素。当舍有磷、铜和铝的水达到饱和程度时,这些化学元素就会以新矿物的面貌在岩层的缝隙或者比较松软的凹洞中进行沉积形成绿松石矿。
    十堰市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年平均湿度为73%,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是“中国绿松石之乡”。近年来,该县深入开发绿松石产业,形成雕件、挂件和工艺首饰品等三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品牌效益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多家绿珠石产业集聚。
但因滥采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2015年,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十堰市政府决定,对绿松石开采进行限产,由过去的年产200吨限产为50吨。

(1)说明竹山县绿松石矿产丰富的原因。
(2)简述绿松石产业在竹山县集聚的好处。
(3)说明十堰市对绿松石开采进行限产的理由。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华北平原的人们大多可直接饮用刚刚抽上来的地下水。然而,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2013.3)显示,华北平原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高达44.13%。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仅22%可直接饮用。
(1)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较差的原因。
(2)简述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影响。
(3)列举改善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D
2.C
3.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山地②南侧1月份均温在0°C以上,北侧在0°C以下,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为秦岭。秦岭南北均为我国农耕区,A错。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B错。南北两侧植被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度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热量条件差异导致的,C错。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最多的位置在海拔2200米处的南坡,D对。故选D。
2.读图可知,从③地向下做垂线,分别与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相交,然后从交点向左侧坐标系做垂线,读出数值,可知,两月的温差约25°C,故选C。
3.④地位于四川盆地,①位于秦岭北侧,①1月平均气温低于④地,除纬度因素外,还因为①地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且④地受北侧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4.B
5.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4.读图可知,图中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从全球大气环流来看,处于西风带,但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受地形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对。大部分为干旱区,有部分半干旱区,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外流区,C错。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D错。故选B。
5.读图可知,A位于天山北部,受到西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下地形雨,而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故选D。
 
6.B
7.C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6.由材料可知,京新高速公路从北京,经内蒙古到达新疆乌鲁木齐,途中主要经过我国干旱地区,戈壁广布,风沙严重,地形起伏不大,海拔多在1000米附近,没有永久冻土,故选B。
7.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植被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有不利的影响,①②错。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沿线资源开发,沟通东西部,使得西北地区对外联系更加快捷,③④对。故选C。
 
8.A
9.C
10.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8.读图可知,甲地区为南疆地区,乙基地为黄淮海地区,甲基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只有在有水源地区才能发展生产,而乙基地降水相对丰富,所以呈片状,从地形看,甲主要为高山和盆地地形,而乙基地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影响两地棉花分布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水源和地形,故选A。
9.读图可知,甲位于西北地区,乙位于华北平原地区,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品质的提高,故选C。
10.南疆地区棉花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加大科技投入,A对。水源短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B错。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与棉花生产无关,C错。该地棉花流通体系较为完备,D错。故选A。
 
11.D
12.B
13.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11.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而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多云雾,光照遮阴条件适合茶树生长,故选D。
12.烟幕可以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减少霜冻灾害的影响,故选B。
13.与浙江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主要受周围山地阻挡,气温较高,与土壤、降水等无关,故选D。
 
14.A
15.B
16.C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14.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发生相应变化,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而常绿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区不可能有,故选A。
15.由材料可知,“人参喜冷湿,怕积水,忌强光直射”,图中①④位于河流沿岸,容易积水,不适宜种植,AD错。③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湿度小,不适宜人参种植,C错。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坡度大,不易积水,符合人参种植条件,B对。故选B。
16.与传统种植园参相比,采用种植“林下参”方式,符合人参的天然生长习性,品质优良,A对。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产量较低且不稳定,B对。投入劳动力多,节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C错。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好,D对。故选C。
 
17.B
18.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17.读图可知,图中黄土成层分布,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风力携带下,受到太行山的阻挡,沉积形成的,故选B。
18.鹅卵石的存在,说明过去,该地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戈壁滩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黄土塬和黄土梁为风积地貌,故选B。
19.C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河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内降水量小,径流量小,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下,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量季节变化大,故选C。
 
20.D
21.A
22.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
20.雾霾天气的形成,一般是出现了逆温现象,空气流动性弱,或是由于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污染气体不易扩散造成。图中,A属于低压系统,污染气体扩散快,A错。C属于暖锋,有降雨天气,空气中污染物杂质少,也不易形成雾霾天气,C错。B是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B对。D属于逆温现象,空气流动弱,污染物不易扩散,D对。故选BD。
2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在雾霾本地流动源中污染排放最多的是机动车,故选A。
22.雾霾本地来源中,生活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相对低于工业生产,说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A错。工业比重高,B对。工业以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CD错。故选B。
【点睛】雾霾形成条件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23.(1)夏季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深居内陆,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植被水域少,地面升温快,地面辐射强;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2)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夜晚气温低,空气干燥,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3)培育良种,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和单产;发展葡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打造优势品牌;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发展相关旅游业。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1)吐鲁番被称为夏季中国“热极”说明气温高,其气温高的自然原因从纬度位置看,由于纬度较高,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辐射强。从海陆位置看,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从地形看,由于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区,不易散热,导致气温高。
(2)吐鲁番盆地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夜晚和冬季气温低,病虫害不易成活,所以农药使用量少,葡萄品质优良。
(3)吐鲁番葡萄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从葡萄生产、相关产业及生态保护等角度分析。从葡萄生产看,培育良种,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和单产,拓宽市场等。从相关产业看,可以发展葡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开发旅游业等。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应当防止土地荒漠化,河流利用水资源。
24.(1)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南部分布宽阔河谷,西北部分布高山。
(2)夏季,西南季风、拉萨河提供丰富的水汽,受山谷风影响,夜晚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故需防晒;拉萨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故需准备较厚衣物。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1)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分布及地势起伏角度考虑。读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且等高线比较稀疏,为高原地形为主,西北部地区海拔较高,为6000米左右的高山,中部为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主要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由于拉萨地处拉萨河河谷地区,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为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3)夏季到该地旅游需准备防晒物品,说明紫外线辐射强烈。厚衣物说明部分时段气温低。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故需防晒;拉萨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故需准备较厚衣物。
【点睛】特征类问题的答题要素
(1)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2)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4)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及水能。
(5)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6)气候特征:气温(高低、季节变化)、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地域变化)、水热配合状况。
25.(1)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多河流;地形崎岖,多裂隙和断层;岩石中富含磷、铜、铝等矿物
(2)取得规模效益;利于产业人员、信息、技术交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保护稀缺的绿松石资源;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1)竹山县绿松石矿产丰富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中绿松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进行分析。“绿松石是由水在渗入到的岩层的过程中,先吸收了岩层中的磷,形成磷酸根,然后带有磷酸根的水再溶解岩层中的铜、铝等元素。当舍有磷、铜和铝的水达到饱和程度时,这些化学元素就会以新矿物的面貌在岩层的缝隙或者比较松软的凹洞中进行沉积形成绿松石矿。”所以需要足够的水分及铜铝磷等元素。从水分看,竹山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河流发育多。地形崎岖,有利于含铜铝磷水在缝隙中沉积,且该地铜铝磷矿物多,所以绿松石丰富。
(2)绿松石产业在竹山县集聚的好处主要从工业集聚角度分析。绿松石产业集聚,可以取得规模效益;利于产业人员、信息、技术交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十堰市对绿松石开采进行限产的理由主要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因滥采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2015年,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十堰市政府决定,对绿松石开采进行限产,”说明该地过去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多发),矿产资源浪费严重,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对绿松石开采进行限产。
26.(1)人口、城市多,经济活动密集,污水排放量大;华北地区总体降水偏少,地下水流动慢,更新周期长,地下水自净能力弱;相关部门监管、治理力度小。 
(2)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影响动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 
(3)清洁生产,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建污水处理厂;提高监管、治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解析】(1)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地下水特点角度分析。从人类不合理活动看,华北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活动密集,污水排放量大,污水下渗,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从地下水特点看,地下水的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加之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地下水水质差。
(2)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影响主要从水质下降对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地下水水质下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影响工农业生产。对人类健康看,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从生态环境看,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
(3)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改善有效措施主要从排放、治理、管理及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从排放角度看,清洁生产,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从治污看,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建污水处理厂;从加强监管角度看,提高监管、治污力度。从环保意识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本文标题: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 【环境保护】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2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2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 【环境保护】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 【环境保护】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