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试题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试题

时间:2017-07-21 07:2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的占用
B. 农业结构的调整
C. 劳动力价格上涨
D.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2.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 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 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 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图左、图右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A. 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    B. 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
C. 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    D. 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4.优势资源与产业发展匹配最好的是
A. 甲—乳制品加工    B. 乙—水产品加工    C. 丙—木材加工    D. 丁—奶牛养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 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 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6.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 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 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7.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 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 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碳林
C.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8.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西南部
②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③注入俄亥俄河
④田纳西河流域内地形平坦,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⑤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⑥是密西西比河支流坎伯兰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⑦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⑧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北坡
A. ③⑦    B. ②⑧    C. ①⑤   D.④⑥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0.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1.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农业技术的发展
C. 交通运输的改善    D. 农业政策的支持
13.“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 ②降水较丰富 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⑤气温日较差大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4.“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   )
A. 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B. 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
C. 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D. 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5.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 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16.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
A. 气温的日较差小    B. 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17.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 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 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 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a)”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 土地盐碱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危害    D. 大气污染
19.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 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 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D. 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当地在资源开发初期最有可能发展的是
A. 高耗能工业    B. 食品工业    C. 农产品加工工业    D. 金矿开采
21.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C. 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 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B.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C.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23.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 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B.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C. 第一、二产业发达
D.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A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其原因主要是
①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
A. 不合理灌溉    B. 水资源紧缺
C. 地势低平    D. 冬季风强劲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 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 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 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
27.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29.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三江平原某地农业生态研究所,经RS和GIS技术处理得到当地1976年(表1)和2011年(表2)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30.对图示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许多沼泽地随着排灌系统的完善,被开发成农田
②增加的草地, 大多是由湿地退化演变而来
③在地势低平,水分充足的地区可发展水稻生产
④水田面积增加是由旱田转化而来的
⑤2011年与1976年相比,耕地和居住、工业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面积减少
⑥当地经历了郊区城市化过程
A. ③④⑤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⑤⑥
3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稻米    D. 全面退耕还湿,改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下图为我国天然气2007年产量与消费量差额统计图,图中箭头示意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①②两地建有风力发电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天然气最富裕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有               、__________。
简述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所采用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点。
(3)与①地相比,②地建设风电站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4)分析东部沿海地区输入天然气,发展风电、核电所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21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
材料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地向区外转移对区内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应以区外异地转移和区内就地转化两种途径并重,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
(1)简述珠江水系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从能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条件。
(3)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内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
参考答案
 
1.D
2.A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1.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故选D。
2.②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800 mm,故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而③地区水热充充足,故B项错误;④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C项错误;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3.B
4.A
【来源】2014届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由图可知,甲省区牧草地比重大,应该为内蒙古;丁省区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百分比最大,应为北京;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大的林区,林地比例最大;江苏林地比例最小。故选B。
4.由上题解析可知,甲省区为内蒙古,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比较发达,适宜发展乳制品加工业;而乙森林资源丰富,不适宜发展水产品加工;C林地比例最小不适宜发展木材加工;丁是北京,土地资源总量小,不适宜饲养奶牛。故选A。
考点:中国的省区差异
 
5.C
6.A
7.C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5.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主要是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是因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造成的。选C正确。
6.新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自然的干旱只是潜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选A正确。
7.在这些沙漠化地区,缺少常规能源的水能、化石能源、缺少植被,但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人们解决生活燃料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荒漠化及其治理。
【知识拓展】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狭义荒漠化也即沙漠化。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沙漠化成因:
(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天数多,地表径流少,植被稀少,地表松散物质多等
(2)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森林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①错。田纳西河支流少,②错。注入俄亥俄河,③对。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平原,地势起伏大,河流航运能力差,④错。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降水多,⑤错。是俄亥俄河的一条流出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⑥错。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⑦对。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西坡,⑧错。故选A。
 
9.C
10.A
11.D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9.该题目问题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该河流为珠江流域,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无结冰期,故C项说法不准确,选择C项;河流的降水量较丰富,年径流量比北方河流大;降水的时间较长,汛期较长,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为主。
10.该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落差较大,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且廉价;当地分布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①②正确,A项正确;有色金属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故③④错误,排除B、C、D项。
11.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与人为原因有关,与自然原因关系不大,结合选项,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属于自然原因,故D项正确;A、B、C项属于人为原因,均可排除。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分析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2.B
13.C
14.A
【来源】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解析】
1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3.“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夏季高温;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造成了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5.C
16.D
17.D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15.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较短。河流冰封期长,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有春汛现象。虎林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所以A、B、D都正确。东北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温带季风气候,C错。故选C。
16.虎林位于东北地区,这里的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气温日较差较大,A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经验丰富在我国南方的水稻产区也具备这些条件,不是大米品质优良的因素。所以BC错。从题中叙述可知,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说明没有污染,这里气温较低,一年一熟,所以作物生长期长。D对。故选D。
17.根据材料分析,虎林市农业产品都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增加了收入,D对。将农产品加工,与机械化方向无关,A错。把农产品加工,是延长产业链,不是专门化生产,B错。加工过程不能表明是向生态化方向,绿色食品基地,C错。故选D。
【点睛】东北平原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优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缺点,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东北大米品质优越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作物生长期长,利于营养积累,品质上乘;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施用农药化肥少,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18.B
19.C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达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8.材料中提到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江南地区降水较多,再从图中看,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和薪柴为主,所以植被破坏较严重,因此易发生水土流失。故选B。
19.读上右图可知,秸秆的50%都用作燃料,使用效率低,故选C。
【考点定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A
21.B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20.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最适合发展采掘工业和高耗能工业。故选A。
21.由发展模式图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 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故选B。
 
22.B
23.D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思齐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2.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资本过剩、污染严重,A包括。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并不单一,创新能力较强,B不包括,选B。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C包括。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所以部分产业转移出去,D包括。
23.图中产业转移出去的,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D对。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不是突出优势,A.B错。第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不发达,C错。
考点:产业转移的原因,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的优势条件。
 
24.B
25.A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A省因气候干燥,所以耕地面积小,而蒸发大,盐碱地面积大;因降水量少,对土壤中盐分含量影响小,所以盐分随季节变化小;而耕地面积小,化肥使用量小;开发程度小应使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小。故选B。
25.B地为宁夏平原,因灌溉方式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易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故选A。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26.B
27.C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6.由图可知,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主要在工业化时期。正确答案选B。
27.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和中国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和中国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措施。
 
28.C
29.A
【来源】2015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高三元月调研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8.注意图中不同湿地类型的图例及其曲线变化;由图可知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率越大,流域湿地总面积的大小还与该河流的流域面积大小有关,故排除选项A;图中显示随着干燥度升高,湖泊湿地率先增大后降低,故排除选项B;河流湿地随着干燥度的增加,湿地率变化不大,说明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不明显,故排除选项D;沼泽湿地率随着干燥度的增加,湿地率迅速降低,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故选项C正确。
29.上游来水量减小,河流注入海洋水量减少,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故排除选项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向北输水,途径黄河,一般不向黄河放水,对于黄河下游湿地影响不大,故排除选项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从黄河中引水量增加,会降低黄河下游湿地率,故排除选项D;黄河下游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0.D
31.C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
30.通过将1976年与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1976年的4即沼泽地、河流转变成水田,故①正确;而2011年3即草地主要是1976年4及沼泽地、河流的转变的,故②正确;水田面积的增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草地转化的,④错。2011年与1976年相比,耕地和居住、工业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面积减少,⑤正确,当地经历了郊区城市化过程,⑥对。故选D。
31.三江平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提高科技水平,推广优质稻米,故选C。
32.(1)新疆 陕西 四川
(2)管道运输 海洋运输 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3)有利条件:冬季风力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设。
不利条件: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消费市场。
(4)经济效益:缓解能源消费紧张状况;促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发展。
环境效益: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省区为陕西、新疆和四川
(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重大战略通道采用的运输方式为海洋运输和管道运输。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3)读图可知①位于江苏沿海,②位于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土地、地形及风力角度看。不利条件主要从气象灾害及市场距离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从地价看,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为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设。但是夏季风力相对较小,且冬季气温低,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从市场距离看,远离消费市场等属于不利条件。
(4)东部沿海地区输入天然气,发展风电、核电所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要分别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经济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而能源生产不足,开发核电及输入天然气等,可以缓解能源消费紧张状况,促进相关工业发展。从环境看,减少了煤炭使用量,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点睛】西气东输的意义:(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3.(1)流程长;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大;羽状水系;支流多(支流北多南少)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2分);海湾等地的石油资源丰富(2分);拥有众多海港,发展海运(2分),有便利的内河航运(2分)。
(3)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本区特色工业,如与石油、金属开采和冶炼有关的工业(3分);引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等制造业(3分);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等(3分)。
【来源】201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卷(二)(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该题是一道读图题,从图中即可看出珠江水系流程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南北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形成羽状水系,不过北侧支流多南侧支流少。
(2)读图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河流众多,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并且处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交界处,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北部湾海湾大陆架广阔,石油资源丰富,该区域拥有众多海港,海运便利,陆地河流众多,有便利的内河航运等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本区特色工业,如与石油、金属开采和冶炼有关的工业吸收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引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等制造业、发展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的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水系特征、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转化。

  本文标题: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08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08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