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高考专栏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高考专栏 > 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透析之十四:人地关系问题

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透析之十四:人地关系问题

时间:2011-04-22 08:1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资料二  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十一五”规划建议对水电开发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对产业结构提出“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有1 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镇的状况,“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
    资料三  我国农业发展将继续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克服这一制约,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1)解释我国走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的必然性。
2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对水电开发的表述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而上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是积极发展水电。这一句话表述背后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3)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要求我们怎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5)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请解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
.右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双选)
新高考地理备考60:整合优化专题之十五人地关系问题
 A
.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
.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了大面积的臭氧空洞。据此完成24题。
2
.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顶到平流层的底部 在距地面2227千米的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臭氧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层升温是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红外线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臭氧层被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A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B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C
.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危害 
  D
.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
.除了臭氧层破坏外,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还包括
 
全球变暖水资源紧张荒漠化严重光化学烟雾 废气污染热带雨林破坏酸雨危害
  A
①④⑤             B①④⑤⑦          C①⑦          D①④⑤⑥⑦
 
读右图,回答56题。新高考地理备考60:整合优化专题之十五人地关系问题
5.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
 A
.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
.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
.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6
.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
.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
.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据此回答78题。

新高考地理备考60:整合优化专题之十五人地关系问题

7.上图的生态园生产体系示意图反映该生态园
 
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产业化进程

 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
.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
.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
   C
.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9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0
.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制约西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新高考地理备考60:整合优化专题之十五人地关系问题 1)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                        
 
2)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3)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要做到退人,如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社会热点】
【答案】(1)因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令人担忧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等问题。
2)水电开发利用应该向有序、适度、持久的方向  发展。对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仍要积极地加以开发,要从环境和整体的长远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进行。水电开发要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适应,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实行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业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深度开发等。
5)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实战演练】
【答案】1AD【解析】海豹是海洋动物,它的生存环境远离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这些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汞元素只能通过陆地到海洋,通过植物、微小动物再到海豹体内聚集,即通过食物链流通和富集。且在人类文明发展较快的时期,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就超过平均值,由此可见那时的繁荣可能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环境。
【答案】2B【解析】臭氧层分布在距地面2227千米的高度处。臭氧吸收的是紫外线而非红外线。
【答案】3A【解析】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是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是酸雨引起的;紫外线会直接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答案】4C【解析】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是指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和全球变暖。
【答案】5C【解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状况,在同样的经济增长状况下,环境政策的实施与否也会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高低。
【答案】6C【解析】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因素,还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7C【解析】该生态园在生产过程中将甘蔗的生产与相关工业结成产业链,有助于促进甘蔗种植的企业化,由于产业链使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被下一道产业作为原料,使能量与资源都能被逐级利用起来,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8B【解析】循环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产生的废弃物很少,而出现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的情况说明城市废弃物依然很多,说明当地的资源并没有被循环利用。
【答案】9B【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砍伐森林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10.(1)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2)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3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本文标题: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透析之十四:人地关系问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275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27531.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透析之十四:人地关系问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新课标高考地理专题透析之十四:人地关系问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